便拿个铁锹挖上几下,就可以挖一口井出来,就可以得到地下水,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在我们北方基本上绝迹了,我们要想用到地下水,就得打深井。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几百米深,这样做,才有可能把地下水开采出来。可是这个深度的水,是大自然几千年前,甚至是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才积攒下来的水,我们现在把这些水采走了,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没有地下水可以饮用了。”
再说江河湖泊,流到大海中的咱们不说,单说河道里面的水,这些年,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河道进行整顿,一个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大石块对河道的底部以及两边进行加固,而且还用水泥将大石块之间的缝隙给涂抹上,这种做法虽然加固了河道,但是同时也减少了江河的水流,对地下水的渗透效应,没有加固前,渗透的值说成是一百的话,那么加固之后,这个值可能只有十几个点,甚至几个点。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监测的问题,地下水回填多少,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数字,至少也是差不多的,多了,还好说,要是少了,回填的淡水数量不够,就没有办法重新恢复对地表土地的支撑作用,到时候,回填了,也是白搭。
郭倩蓉问道:“老局长,每年下雨、下雪的时候,雨水和雪水不是都可以渗透到地下,对地下水层进行补充吗?而且江河湖泊的水也可以对地下水层进行一定的补充呀?”
这个问题也存在于雨水和雪水的渗透之中。如今城市化加剧,即便是在乡村,人们也追求生活的舒适卫生干净,农村的庭院用混凝土浇汁、铺上砖石等等,大量的柏油路、混凝土路修建出来,城市之中,几乎见不到一丁点的泥土地面,像采用现代手段修建出来的公路以及城市,对雨水、雪水渗透到地下的贡献,几乎就是零。你们可以算一算,如今修建了有多少的路,城市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就可以算出来有多少地下水因为这些的存在,而不能回渗到地下了。
地质局前局长的话让众人默然,他说的这些话,在座的各位不是不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地下水超采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水井、机井越打越深的现象,单良坤、叶松仁等人也都是知道的,他们也明白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可是不打井,不往深了打,又能够怎么样呢?人们生活要用水,工农业生产要用水,没有水,人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什么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地质局前局长接着说道:“回填地下水是解决地陷现象的最好办法,但是采用这种办法有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大量的回填的淡水从何而来,用海水肯定是不行的。如果用海水的话,地下的所有淡水资源都会被污染,至少要变咸,如果海水是污染过的,那么地下水也会被污染。如果地下水被污染了,那么在这片地下水上空的土地,就有可能变得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花草树木,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最好就是用淡水回填,最好还是纯净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