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4章 市场化运作的国家工程(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可是在这段全息影像播放完毕之后,会场之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声,人们都在议论着围海造田以及水下都市工程,其是否就真的想全息影像描述的这样,前途一片光明,即便是退一步讲,整个工程的前途真的是一片光明,那么从现在出发,究竟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抵达这个所谓的光明彼岸。

    刘士卿已经责成丁崇祥挂帅,负责筹建银河科学院,其他的问题都好办,唯独院长一职由谁来负责,至今还没有决断。

    这份文件是总理主动索要的,之后,毕泉水将总理的这个要求转告给了刘士卿。文件出炉之后,刘士卿将这个文件交给了毕泉水,之后很快,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国内的省部级领导几乎是人手一份,这些主导国内政坛的高官们,都被这份文件所吸引,特别是沿海的省市,都希望第一个围海造田及水下都市工程成功之后,能够在其所辖海域,也造那么一两个水下都市。

    自从刘士卿提出要搞海水淡化西输工程,老郭家以郭仕达为首的多名家庭成员,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跑到银河实业上班去了。

    郭仕达为了做好这次的演讲,事先做了大量的功课,他要非常圆满的完成侄孙女婿交给他的这件任务,要让后人一提到围海造田及水下都市工程,多少都要提他两句。

    国内相关体制不健全,另外地方各级政府、教学科研机构等等为了能够吸引到院士,往往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好处,一股脑的塞给院士,以至于只要被评选为院士,只要愿意逐利,那么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马上就可以变成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不过很多院士还是愿意搞研究的,经济利益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目标,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才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国内科研机构向来有科研人员做领导的先例,就像华夏科学院的院长卢永祥,他是国内有名的液压气动方面的专家,不过他早在从德国进修,获得博士头衔之后,就被委任为某高校下属的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没有跟行政工作脱离过关系。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刘士卿走到了主席台上,站在话筒旁,面带微笑,“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出席全球第一个围海造田及水下都市工程的开工仪式,今天来的各位都是我刘士卿的朋友,场面话我就不说了。我先请我二爷爷上台,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整个工程的构想,请大家鼓掌欢迎。”

    目前,刘士卿构想中的银河科学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雏形,其中有四五位具有两院院士头衔,另外还有大量的具有高级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的科研人员,他们共同构成了银河实业一个比较雄厚的科研队伍。刘士卿交给各个子公司的资料,之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员功不可没。

    这个问题在银河实业内部讨论了很久,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刘士卿现在也没有一个准主意,始终在是否选用内行人这个问题上,左右摇摆。

    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已经把这个办公室的主任职务,划拨到了单良坤的头上,他要是什么都马马虎虎的,将来要是有一天围海造田及水下都市工程出问题了,他这个副总理可不好向全国人民交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