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远远比不上哈勃空间望远镜。更重要的是在这台轨道太空望远镜之后,华夏再也没有后续的开发计划。
你现在所说的这个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主镜口径笔韦伯太空望远镜还要大,搭载的设备比韦伯太空望远镜还要多不少,就算是咱们华夏的成本比美国要低,我估摸着光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也需要两百亿华夏币左右。这还仅仅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花费,还没有算上别的。
刘士卿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介绍他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说的是口干舌燥,天花乱坠。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洪大磊、毕泉水等四个人,在他说了半天之后,愣是没有一个表态的。
哈勃空间望远镜,在1990年升空,在当时的物价条件下,花费三十亿美元,它的继任者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大概在四十六亿美元,扣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造价也相当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一半左右。
刘士卿淡淡一笑。“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如果是几年前,不用各位说,我也不会想着要造什么太空望远镜,一方面我还没有那个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没有资金实力,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像卢院长说的那样,现实条件不允许,限制太多了。但是各位,现在毕竟不是几年前了,你们所说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目前,华夏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正在和国内的几所高校,联合展开科研攻关,希望能够尽快的研究出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以及质量低于一百公斤的微型天文卫星。不过这些事情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够做到的,太空望远镜和卫星一样,都是属于美欧日等国对华夏严格控制输入、交流的高精尖技术,华夏的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做的,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一系列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只能让人疲于应命。
卢永祥的发言无疑为他们四个人的发言定下了一个基调,之后洪大磊、叶秋燕和毕泉水都表了态,都不太愿意让刘士卿制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理由和卢永祥大同小异,都是一些很基本、很现实的问题。
洪大磊看着卢永祥,“卢院长,你是咱们国家科研学术界的首脑人物,你先说说你的意见吧?”
和国家合作,就成了刘士卿唯一的选择了,何况,他要搞太空望远镜,就算是保密措施再好,再到位,等到发射升空的那一天,想保密都保密不了。不仅仅太空望远镜是这样,银河太空所要造的太空站、太空工厂、月球基地等等,都是没有任何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毕竟地球上的专业的天文观察站数以百计,天文爱好者更是数以万计,他们所拥有的专业或者业务的天文望远镜一天没事干就盯着地球周边的太空。随便多个什么东西出来,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而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火箭都是在燕京造好,然后使用火车运往卫星发射中心,组装之后,发射升空。从燕京到卫星发射中心,火车需要穿越很多的隧道,这些隧道的横截面是有限制的,鲜少有能够达到直径在八点六米以上的,如果在燕京造火箭,使用火车运往卫星发射中心,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