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卿也只好暂时先把“提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的事情放到一边,紧锁眉头,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屋子里面转起圈来。
“事实?屁的事实。咱们要是不进行实质性治理试验,不在广袤的海洋中,对爆发赤潮的海域,投放生物制剂的话,又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个事实呀?难道去杜撰一个出来吗?”齐鸿儒憋了一肚子火,正愁找不到发泄的渠道。
两女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有丝毫的马虎,非常仔细认真地查看实验记录,又听取了银河海洋两个负责人做出的详细的汇报。和丁崇祥一样,郭倩蓉和杨诺婷也都犹豫了,她们也不敢批准银河海洋进行实质性的治理实验。
说实话,刘士卿也有些犹豫。齐鸿儒率领的课题组研究出来的生物制剂,是一种脱离了历史轨道的产品,是他利用信号接收器,在未来世界搜索不到的东西。这种生物制剂有效性是肯定的,但是是否有副作用,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人能够告诉刘士卿明确的答案。
丁崇祥不是郭潇芝,根本就不吃老头儿这一套。齐鸿儒又不可能真的不干,眼看着长征都已经走到头了,马上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这时候让他撂挑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老头儿眼珠子一转,既然总公司不同意,那么他就绕过总公司,直接找刘士卿。治理赤潮这个项目,归根结底是刘士卿提出来的,也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齐鸿儒这才出山,挑头做这件事。现在生物制剂研究出来了,在银河海洋的实验室、海田中进行了很多次的实验,都证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现在该是让刘士卿表态的时候了。
齐鸿儒磨破了嘴皮子,也不能说服丁崇祥,老头儿最后急了,对着电话就骂起娘来,威胁丁崇祥,要是丁崇祥不批准,他就撂挑子不干了。
刘士卿亲自给毕泉水打电话,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了这位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长。中央首长早就知道刘士卿再搞这个项目,毕泉水也没有直接下结论,只是让刘士卿把贝诗晨、齐鸿儒派过来,务必把相关的实验记录等物品带上。
刘士卿作为科研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此时也进入了最繁忙的一段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断的缩短,即便是这样,有的时候,刚睡着,科研组或者工程组就会打电话过来,向刘士卿求助。
国家海洋局正在采用包括遥感卫星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对华夏的所有海域进行密切的监控,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赤潮,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通常情况下,赤潮爆发的海域,渔船是不能够进行捕捞作业的,大部分时候,引发赤潮的藻类都是有毒的,渔业资源会因此受到污染,人若是使用了这里的捕捞出来的鱼虾以及其他的海产品。对身体会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另外赤潮还会导致鱼类、虾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非正常死亡。
看到齐鸿儒这么郁闷,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助手温占豪给他出了个主意,“齐老,刘总他们不批准咱们进行实质性治理实验,主要是担心海洋受到不可控的损害。往细了说,其实是怕咱们国家的海域被咱们研究出来的生物制剂给破坏掉。当然,咱们都相信咱们研究出来的生物制剂没有问题。咱们也不去和他们争,让事实来证明这一切。”
把齐鸿儒给气的一佛升天二佛涅槃,倘若要用点砂虾进行赤潮的治理,他又何苦颠颠地跑到燕京,来回折腾这么一大圈呀?直接就可以进行这种试验了。点砂虾是刘士卿从大海里面捞出来的,放回大海中之后,很难会酿成什么危害。但是采用点砂虾进行治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把上千万尾点砂虾投入到某一片爆发赤潮的海域,不等点砂虾把该海域所有的形成赤潮的海藻吃光,那些海藻就会自然消亡了。说不定隔一段时间,或者明年,这里十有八九还会爆发赤潮。不像生物制剂,可以迅速的对那些海藻进行吞噬,达到根治赤潮的目的,大大的降低了该海域复发赤潮的可能性。
不过让齐鸿儒失望的是总理没有见他,毕泉水甚至都没有把这件事汇报给总理,而是直接安排了国家海洋局的相关负责人,和银河海洋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既然这是海洋的问题,就应该在国家海洋局的范畴内解决。
刘士卿把毕泉水的安排,告诉了齐鸿儒。齐鸿儒一听有可能见到总理,当然是非常高兴,他也顾不上去跟刘士卿争取出海,进行实质性治理试验了,直接带着所有的资料,就去到约定的地点去见毕泉水。
孟娇恩生日那天。刘士卿算是休息了半天时间,之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齐鸿儒他们来的不是时候,刚好赶上“提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到了一个难点的攻关阶段,刘士卿虽然知道所有的工艺,但是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要把它全部变现,有的时候,很难很难。这时候,没有什么多余的理由可讲,只能硬着头皮上,想方设法的解决,否则的话,整个科研工程就得完蛋。
如果银河海洋的生物制剂,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应用范围严格限定在银河海洋的厂区内。不管生物制剂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多少还是能够控制的,大不了架口大锅,把银河海洋的所有海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