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之后,这种武器也就迅速的沉寂了,直到1948年才重新被苏联陆军所装备。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苏联陆军在1955年向中国转让了这种完全被看成是鸡肋的100毫米高射炮的相关技术图纸。而由于翻译和消化图纸、资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实际上直到1959年中国才正式开始仿制生产这种当时已经被证明在拦截喷气式战斗机作用不大,而且连续发射时炮口冲击波和噪音太强而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武器。
但是似乎无论是什么垃圾在中国人手中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一样,在越南战场之上,中国援越防空部队便使用这种被苏联顾问认为毫无用处的武器击溃了美国空军自认为可以安全的将北越炸回到石器时代的“同温层堡垒”—B-52型轰炸机群。将战略轰炸机投入对地“地毯式”轰炸本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但是美国自信在自身强大的电子压制能力之下,苏联帮助北越建立的“萨姆—2”型防空导弹群根本不足以构成威胁。
但是中国高炮部队却反其道而行之,美国轰炸机群来袭,越南方面并不抗击,以免雷达遭其电子压制,或者被反雷达导弹击毁,而是任由美机轰炸,但是当美机轰炸结束后,机群开始返航时,雷达才予以开机,测量出美国轰炸机大机群的“转弯点”,随后100毫米高炮群猛烈开火,在美机返航的航路上打出几道“火墙”,此时美军的护航机已返航,无法压制越军高射炮火,B-52轰炸机往往就在通过这些火墙之时被永远的留在了越南北方。
而此时在面对同样拥有强大对地电子压制能力的苏联空军面前,中国防空部队同样以100毫米高炮群的密集炮火封锁着10000米左右的空域。除了进行拦阻射击”,在苏联空军的攻击路线上制造几道“火墙”,阻止其接近要害目标之外,这种武器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将苏联空军的机群逼入低空,而只有在这个高度中国所大量装备的小口径火炮和红外制导的各种轻型防空导弹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