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城管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两个时代的碰撞(下)(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军事政治能力拙劣倒也罢了,更要命的是在很多问题上简直是没法交流!

    ——在穿越时空、抵达民国时代的上海滩之初,无论是作为先行者孤身至此的金奇娜,还是之后带着大兵团穿越的王秋等人,对待本时空的国共斗争都是秉持着同一个态度:那就是“打酱油”!

    对于金奇娜,或者说爱新觉罗·奇娜,这个标准的“满洲姑奶奶”来说,无论是在国民党,还是在共产党眼里,她这个满清郡王家出身的格格,都是一样的“前朝余孽”,属于需要提防和打击的“黑五类”。以她的身份,想要加入共产党本身已经很难,即使成功入党了,未来究竟能不能混出头还不好说,熬到文革多半还要被打倒批臭,眼下的生命危险更是实实在在的,更别提其它方面的种种付出了。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在二十年代后期,国共合作大革命的年代当中,上海的地下党组织曾经有过一段蓬勃发展的时光,一度势力遍布上海滩,甚至建立起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工人纠察队——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人在重重压迫之下,真是过得太苦了,苦到了不斗争就没有活路的地步,为了求生存已经不顾一切的程度。

    另一方面,根据王秋和杨教授的分析讨论,如果眼下的共产党是老毛当家,那么至少还能够比较理智地谈一谈,交换一下立场,即使实在谈不拢,那么顶多也就是一拍两散,不会让人陷入无限的纠结之中。

    退一步说,他也完全可以口头上高喊抗日的调子,实际上则只说不做。专心剿共……呃?害怕激怒日本人,制造出开战口实?哎,日本人若是当真想要入侵,要什么借口制造不出来?若是暂时没有大举入侵的打算,抗日调子喊得再高又如何?不外乎就是严厉警告和强烈抗议罢了。君不见两广事变、粤军反蒋的时候,陈济棠的抗日调子不知喊得多高,日本人还不是又派顾问又送军械……无他。利益使然尔!

    比如说,蒋介石就不顾一切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到了疯魔的地步。而且,他还千不该万不该做得如此没遮没拦,不仅直接喊了出来,还血腥镇压反日运动,丧权辱国到了奇葩的境界……最后一直闹到头破血流、名声狼藉,举国上下都以为他铁了心要给日本人当儿皇帝——可他到最后居然没有投降当汉奸?!

    而在此时中国的混沌乱局之下,诸位逐鹿天下的“操盘手”之中,就有好些人一直是如此作为。

    等到党中央被迫撤出上海,转移到瑞金革命根据地之际,上海乃至于江苏的党组织已经几乎荡然无存,只有极少数人没有被国民党抓捕,也没能跟着党中央撤走,成了漏网之鱼。但凭着他们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可怜力量,也已经没法再掀起什么风浪——这些最后的地下党,在鲁迅等左翼文人的庇护之下,重新聚合成了一个孤零零的小团体,但却宛如断了线的风筝,跟瑞金的党中央,还有莫斯科方面完全断绝了联系。

    其次,此时的共产党并没有完整的独立性,还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而跟共产国际关系更亲近的海归派“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就傲慢地自认为是“中央来人”,觉得中国的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只有去苏联学习的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才能指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可事实上却是从一个失败走向了另一个失败。但也正是通过他们的拙劣表现,损失惨重的红色革命者才沮丧地发现: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中国革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走路……

    拯救中国是革命前辈那一代人的任务。而王秋他们这一代人的任务。则是让中国迈上世界的巅峰!

    总的来说,老蒋表面上是个现代军人。骨子里却是个古代帝王。总是想着胜者为王打造“家天下”,却严重缺乏现代政治家“求同存异”的器量和觉悟……如此落后于时代,最终怎能不一败涂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