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一块银元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很高。一块银元等于十二角银毫,等于一百二十八到一百四十个铜元。一个铜元能买一个鸡蛋或者一根油条,一个大饼,五个铜元能买一碗牛肉面,牛肉又大又厚。在北平一般只要四千块大洋,就能买一套十间房左右的院落,连同装修费用也不会超过四千五百块银元。
“……很精彩,情节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多发表一些吧!”这是来信催稿的读者。
其次,虽然爱新觉罗·奇娜在穿越之后,性格有所变化,还具备了原本没有的写作能力,若是身边有多年共处的亲近之人,很容易察觉出一些倪端。但此时的东北老家已经沦陷,跟着一起南迁到上海的公婆也已去世,在奇娜的身边,只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和一个逃到北平之后才雇的佣人张妈——前者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地察觉不出多少问题,后者更是相识不过几个月,哪里敢随便说女主人的坏话?
至此,金奇娜俨然成了一位女权运动的旗手。当代文艺女青年的杰出代表,社会地位很快水涨船高。
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之后,顶着“琼瑶”笔名的前清格格、民国弃妇兼单身母亲金奇娜,对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伸了个懒腰,然后又一次坐回到书桌前面,戴上近视眼镜,把未完成的小说稿件暂时推到一边,又从旁边的抽屉里取出一叠写着“琼瑶先生敬启”的读者来信,准备进行阅读和回复。
幸好,凭着出版社每千字三元到四元的稿酬,外加几部小说的版税。金奇娜如今每月的收入都在两百元以上,还能支撑得起在租界里的生活开销——虽然民国时代的大多数穷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但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却是生活得相当优渥。一个普通的作家只要够勤快,每月发表个万字,在上海的日子就可以称得上宽裕。就算每月只有万把字发表,维持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这足以羡煞今天吃方便面的那些网络作家:以二十一世纪的稿酬水平,即使是网络上的白金作家。如果他们一个月只发表一万字,估计就得露宿街头了!
还有小孩子的教育经费,在那个时候也很是不得了,且不说中学和大学,即使只是稍微好一点的小学,每年就要收五十块银元的学费,还不包括服装、饭钱和其它杂费……难怪民国年代的穷人根本上不起学。
当然,跟这些名垂青史,作品上了后世教科书的前辈大腕相比,刚刚崭露头角的穿越者女文青金奇娜小姐还没有这么高的收入,但要让自己和女儿生活得不错,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而穿越之初的爱新觉罗·奇娜,除了公共租界里这座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小洋房之外,即使把身边的昂贵衣服和首饰珠宝统统典当,大概也就能凑出八千多块银元的款子……只凭着这笔钱,可支持不了很久的生活。更何况,为了出门交际时最起码的体面,她也不可能把珠宝首饰和漂亮衣裳这些行头给统统典当了。
事实上,原本金奇娜还想改写那部最切合时代背景,以上海滩为舞台的《情深深雨蒙蒙》,可惜眼下的日历才刚刚翻到1934年,而《情深深雨蒙蒙》的主要故事情节,却大多发生在1936年和1937年,还夹杂了不少有关七七事变和淞沪抗战的描写。金奇娜真要是现在就把《情深深雨蒙蒙》给写出来的话,那恐怕就会变成“未来世界科幻小说”,并且在日后被扣上一个“预言家”或“女巫”的头衔了……
因此,她收到的读者来信也越来越多,以至于每天都要拨出至少半个小时来处理和回复。
※※※※※※
第三,在身边钱财用尽之前,她就已经在文坛闯出了一定名气,有了可以维持租界生活的收入。
但是,在纸醉金迷、消费水平高昂的上海租界,除非不去任何高消费场所,不置办任何代表身份的行头,不参加任何上流社会的交际聚会,否则八千多块银元是绝对不够的——举例来说,租界那些世家子弟和社会名流举办婚礼的时候,即使只是普通客人的随礼,按规矩也要两千块银元。
只是名气大了之后,麻烦也就跟着多了。尤其是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吹鼓手。她之前那些谴责花心男人的犀利文章,更是一口气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附体的穿越者女文青在现代并不是专门研究近代史的。对民国时代的文坛氛围也不是十分了解。民国时代的那些出色人物。她只是在书上看到过介绍,既没有多少畏惧之心,也高估了某些“风流名人”的节操……
总的来说,金奇娜虽然不是传说中的万能女主,没有金手指。也没有随身空间,改变不了历史大势。但这两年的经历至少还算幸运——首先,在灵魂穿越的时候,她完整地接收了原主的记忆,不必再用“失忆”之类很危险的借口来掩饰:要是真的在那个闹离婚的时候不幸失忆,弄不好真有流落街头的危险。
就这样,金奇娜按照“真爱无敌型”原版琼瑶小说女主角的圣母思路,如此浮想联翩了一番,又自我赞美了几句,原本对于剽窃琼瑶作品内容的一丝愧疚,也就消失无踪了。
说起来,妇女解放这种事情,和蓝衣社这样的国民党特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