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硬,但同样也会变脆,打斗起来很容易折断。古罗马人淬火之后造出的钢铁小刀和凿子几乎脆得像玻璃,只能放在作坊里给工匠用,根本没法拿上战场。
罗马人为什么“偏爱”短剑也是这个原因:有人说他们一手执盾,所以剑不能太长,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个原因——区区三四十厘米的剑身,即使拿盾也不够顺手,而且要刺杀只能贴身肉搏,这是很危险的——真正的问题是他们的铁太软,剑又是主要用于刺,所以不能做得很长。因为如此软的铁,如果稍微长一点就更容易刺弯,变成那种电影道具了。所以罗马人只能将就着用短剑了——越短越不容易弯嘛。
更可怕的是,中世纪欧洲人的钢铁武器,都是用手工锻打出来的,无法大规模批量化铸造!
——从格洛斯特城到巴顿山的大约二十公里路程,只有城郊附近有一片不算大的耕地。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几座农庄。而在接下来的路程之中,除了偶尔能看到一些飞禽野兽出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烟。就算偶尔看到几条小道,通常也早就已经被淹没在杂草丛林之中,难以辨别清楚。
——尽管还隔着很远的距离,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臭味和血腥味就在刺|激着每一个人的鼻子,除了寂静的树林和潺潺的流水,村庄的四周一片宁静,但是这绝对不是什么吉兆。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主要是防备盎格鲁蛮族可能的伏击,王秋早早地放出了无人机,初步确定过敌人的动向。还安排了一部分人坐着加装了机枪的越野车随行保护,以防战士们在长途行军体力耗尽的时候遭遇战斗。而王秋本人自然也不会同甘共苦,而是舒舒服服地坐在了一辆越野车的副驾驶座上。
在此之前,欧洲人炼铁的方式,是把铁矿石和木炭放在炼铁炉里一起烧,烧出一个混合着熟铁与矿渣的金属团,这种金属团会被做成长棒形状,出售到铁匠手里,铁匠再耐心地用捶打的方式,去除矿渣,然后慢慢锤成各种铁器和钢制刀剑……这种去除矿渣的办法,完全要看铁匠的手艺好坏。可惜在文明崩坏,技术退化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各种各样的二把刀菜鸟铁匠实在是有点多,以至于很多钢铁刀剑、战斧和盔甲里面,居然还夹杂着许多没去除干净的矿渣,用棍子一敲就能龟裂开来。
放眼望去,辽阔的天地之间一片苍茫,广袤的原野荒草丛生,森林和草原全都渺无人烟。可见此时的不列颠实在是人口稀少,垦殖不广。荒野遍地……似乎很符合那些环保主义者的理想美景。
第二天清晨,休息了一夜的穿越者军队再次集结起来,在全城市民的欢送和期盼之下,列队开出了格洛斯特城,准备前往城市东北方的巴顿山堡垒,给被困在那里的末代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解围。
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再次来到“文明世界”,而是代表着一片血腥炼狱即将在他们面前展开。
接下来,这支雇佣军几乎是一走出格洛斯特城,就能充分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孤寂与荒凉。
但中国人却在战国时代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那就是局部淬火——具体来说,就是将剑刃和剑尖淬火,而剑身则不淬火,这样既有足够的锋利和尖锐,但同时又不会破坏剑身的韧性。可惜欧洲人却一直没能摸索出这样取巧的办法……
在开赴巴顿山的这一路上,王秋一直在把玩昨天缴获的一把罗马式短剑,并且为这件武器的做工之差、硬度之低而深感惊诧。他从前听说古代罗马士兵用熟铁做的铁剑打仗。结果在战斗的时候一刺就弯,要用脚踩直再刺。最初还不是很相信,但如今看看手里这把能够掰弯的罗马短剑,王秋终于不得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