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架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来看,盎格鲁蛮族似乎被彻底吓破了胆,早就已经远远地逃离了格洛斯特城,几处被丢弃的营地都是遍地狼藉、空空荡荡,而巴顿山上的那座堡垒,倒是依然飘扬着罗马人的鹰旗。
——如果敌人的数量比你的子弹还多,那么小股探险队对大片土地的奇迹征服就很难实现了。
而在御卫队长尸体背后的不远处,一个少女正瞪大着双眼倒在农舍门口,公主认出了这正是御卫队长的情人。她的裙子被撕烂了,早已凝固的鲜血混杂着尘土,在她的身体下面形成了一滩奇怪的图样……这让公主不由得心中一痛,但最终还是只得叹息一声,弯腰合上了少女那死不瞑目的双眼。
没办法,古罗马人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鼓风机、熔炉、淬火和煤炭冶铁的技术,尽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冶铁作坊,可以生产出成吨的铁钉与铁环,但钢铁武器的质量却实在不佳。
——根据他亲手做的实验,这种短剑居然可以用小斧头一击劈断!简直比砍树还要轻松!
得益于罗马军团的赫赫武功,古罗马短剑被称为“征服世界之剑”,但虽然有着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头,其实按现代标准来看,其质量是非常差的。首先,剑身都是未经淬火的,因此非常的软,并且普遍只有三四十厘米长——如果剑身太长的话,会很容易折断或是弯曲,根本没法有效的刺击。
当然,对于殖民开发来说,人口稠密有人口稠密的好处,人烟稀少也有人烟稀少的好处。不列颠这地方人烟稀少。也就意味着敌人难以集结起绝对优势的庞大兵力。用人海战术来淹没穿越者的先进军队。
而且,以这个时代的落后冶金技术来看,即使是穿越者招募的本地附庸军队(原则上只装备冷兵器)跟其它势力开战,也足以凭借武器上的绝对优势,在战斗中大占便宜。
此时,除了天上盘旋的秃鹫,这里几乎是一片死寂,连狗吠声都听不到。村舍间的狭窄道路上,横七竖八的倒着许多具尸体,大多数是穿着粗麻衣服的农夫,但也有不少身穿红色军服的罗马士兵,提奥法努公主就在一堆血肉模糊的尸首之中,认出了皇帝的御卫队长,一个号称能空手打死野猪的勇士。几天前他还得意洋洋提着猎物向公主炫耀武艺,但现在却以这样一种悲哀的方式再次相见。
——征服不列颠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件很容易的小事,难题在于如何保证在打完仗之后能够回本……
而且,由于古罗马短剑的材质不够坚硬,所以刃口也无法弄得很锋利,导致罗马短剑基本上只能用来刺击,像电影中那种一剑砍掉敌人脑袋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当年罗马元老集体刺杀凯撒的时候,凯撒之所以挨了几十剑都一时没死,就是因为罗马短剑的不给力。
在春秋末期就学会了铸造铁鼎,战国时代已经大批铸造铁剑的中国人恐怕很难想像,欧洲人掌握铸铁技术居然要到十六世纪,也就是文艺复兴开始的两百年后,他们才学会高炉炼铁,用把炽热铁水倾倒在范(模型)中的办法一次性铸造大批铁器。从古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欧洲人都没有见过明亮美丽的铁水。
在连年战乱的大不列颠岛上,这座村庄的防御能力其实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在村庄周围有一圈石块构筑的内墙,外面还有一道粗木桩连成的外墙。两道围墙之外,还有一道灌了水的壕沟,即便通常的军营也不过如此。但由于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这座村庄在进行激烈的抵抗之后,最终还是被蛮族攻破。
但在王秋这个黑心殖民者的眼里,却是一番极端悲催的景象——明明自然资源这么丰富,却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开采!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啊!
※※※※※※
总之,在实际测试了盎格鲁人和凯尔特人的武器之后,王秋对这个时代的各种敌人就更加鄙视了。
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交通工具,再加上道路条件恶劣,王秋这一次并没有让战士们乘着卡车或面包车前进,而是命令他们负重步行赶赴战场——也算是一次野外长途拉练的实战测试。
在经历了一整天的艰难跋涉之后,他们终于摆脱了一成不变的荒野景色,重新看到了村落的轮廓。
然后,绕过一片稀疏的小树林,隔着一片被践踏得乱七八糟的田野,许多林立的农舍便映入了眼帘。
除了他们之外,提奥法努公主也竭力从城内征发壮士,召集了一支八十人的小部队随行。
虽然整个欧亚大陆都在铁器时代,但欧洲的铁器和中国的铁器,恐怕根本不能说是同一种东西。
这里就是巴顿山,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陛下势力范围的边缘,以及罗马遗民在帝国崩溃之后,向失陷已久的不列颠行省东部再次发动反击的桥头堡。在过去的日子里,这里曾经被开辟出几个农庄和牧场,拥有一千多人口……可惜,如今这一切却早已化为乌有……
想要提高武器的硬度,古人常用的办法就是淬火,也就是对铁器进行热处理。不过在淬火之后,武器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