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这些吝啬的英国穿越者,似乎并没有向本时空的土著提供自己库存的消炎药品。
但是,在这么多有利条件的叠加之下,这帮人在黑暗时代的大不列颠岛上又折腾出了些什么成绩呢?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不列颠基督教会的牵线搭桥,向四周的“文明人”邻居们馈赠了一批漂亮的瓷器和玻璃器皿,还有更加实用的现代刀具和铁锭(在狂风呼啸的南极冰原上扎营时用的压舱石,但在气候较为温和的大不列颠岛上显然没有这个必要),赢得了附近几个凯尔特人和罗马遗民聚居地统治者的好感。同时又在一次讨伐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者的战斗之中,用自动步枪和枪榴弹发射器展示了一番武力,震慑了某些贪心不足之辈。在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软硬兼施之后,穿越者们跟他们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军事同盟协议,让卡梅洛特得以在这个崇尚暴力的黑暗时代扎下根来……但也仅止于此了。
所以,当“卡梅洛特”科考站降临的时候,这些土地就相当于是被休耕了很多年,早已完全恢复了肥力。此外还附赠有罗马人遗留的灌溉沟渠,只要稍加修缮和疏浚,就能直接进行使用。
——继承了罗马文明的凯尔特人,说的是凯尔特语和拉丁语,他们的语言文化最终都将会在英格兰王国的时代消亡。而说古代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却依然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并且如此的残暴、野蛮和愚昧——他们信奉着用活人献祭的德鲁伊教。崇尚暴力,把战争与劫掠看做是一种荣耀,把劳动和种田当成是无能的表现;除了少数贵族之外,绝大多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依然不知婚姻为何物,仿佛马和驴一样放荡地胡乱|交媾与生育,部族里小孩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这样的祖宗还真是让人深感压力巨大。
对于他们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深感纠结的难题。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谁?
嗯,王秋在笔记本上初步归纳一下,“卡梅洛特”科考站在这两年多以来的奋斗成果大致如下:
即使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发展经营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文明的退化和冶炼技术的失落。在中世纪早期,欧洲人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金属。由于数量有限的钢铁必须首先用在骑士们的刀剑和盔甲上,所以很多西欧农夫都只能用木犁来耕地,结果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
一、基督徒,二、盎格鲁撒克逊人,三、文明人,四、说英语。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嗯,在跟着“卡梅洛特”科考站一起穿越过来的成员之中,除了少数几个外国移民和苏格兰人之外,他们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说英语,信仰上帝,曾经趾高气扬地制霸欧洲,用舰队、枪炮和工业文明殖民全球、“教化万邦”,迄今还留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英语国家……
公平地说,这些英国穿越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也没有完全宅在科考站里不动,多少还是做了一些事情。
而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进取之心,总是得过且过,根本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凯尔特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同时关系到信仰、文明和民族存亡的残酷拉锯对抗。
——没有了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放弃了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传播文明和信仰的使命感……在丧失了一切积极主动性之后,这些现代英国人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全部人生目标,也就只剩下坐吃等死,能活一天是一天,同时期待着连接现代世界的虫洞尽早出现,好让大家得以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