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城管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纳尔逊骑士团(下)(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严重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而贵族传统的一大特征,就是封闭的社交小圈子和极端注重血脉和家世……

    但英国却是一个古老的(相对于美国来说)小国和民族国家,而且还有着传承千年的君主贵族制度,残留着很浓重的血统论、门第观念,社会阶层相对来说要僵化和死板得多事实上,号称“先进”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在国王之下,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院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8000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

    其次,英国人在吸纳国际移民,填补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匮乏之际,不仅是迫切需要的劳动力进来了,各式各样的蚊子苍蝇也一起进来了大批涌入不列颠的黑人和阿拉伯人群落,不仅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上,给传统保守的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还大大加剧了涉毒和暴力犯罪的频率……

    首先,英国原本的民族属性相对单一,封建贵族传统遗留物甚多,从来没有成为“全世界民族大熔炉”的历史经验,对于各族移民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要比自己的前殖民地美国差得多。

    拉赫曼耸了耸肩,“……更何况,印度官员在内心里恐怕还巴不得这些贱民多死一点呢!持续增长的人口已经把基层官员快要逼疯了,由此引发的治安、环境、卫生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想办法消灭掉一些‘多余的人’,很多地方就会变成地狱……你说说,在这样绝望的环境里,对于穷人们来说,恐怕没有几条比移民海外更好的出路了吧!而鉴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移民英国,相对来说要比移民到其它国家更加容易一些……”

    而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在金融风暴中兴风作浪的银行财团,也在从中上下其手,刻意挑拨民族矛盾、制造种族冲突,以此来转移民众注意力否则的话。民间的仇恨就会集中到他们这些金融吸血鬼身上,而最佳的对策就是再找个更好的靶子给民众泻火: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民族矛盾总比阶级矛盾要强。

    虽然这么说似乎有种族歧视之嫌,但世界各国的黑人聚居区普遍暴力贩毒问题严重,犯罪率极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譬如在二百五十多万美国囚犯中,有至少一半是黑人毫不夸张的说,很多还好吃懒做的外国移民,在英国的日常生活就是领福利和从事各类犯罪,从而引发了英国白人的普遍敌视。

    于是。印度、马来亚、香港、西非、南非等各处前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土著居民。就随着撤退的英国殖民官吏和军队,源源不断地涌入英伦三岛,从而出现了所谓的“逆向殖民”现象。

    (很多人误以为是甘地的恳求打动了英国政府,允许印度独立。却没注意到同一时期的印度兵变。)

    “……整个南亚次大陆都是这样惨,来自中国的小同志。我的故乡巴基斯坦固然是动乱不断,三天两头闹爆炸,每个人连自身安全都缺乏保障记得有一支前来我老家白沙瓦城修信号站的中国建筑队曾经抱怨说,他们的工地外面碉堡林立,枪声不断,简直不像是在搞工程,而是在《星际争霸》游戏里守分矿!

    “……拨发的赈济粮食还是有的,但地方上的祭司、贵族和地主势力极大,绝大部分的救灾物资都到不了贱民手里,能从指缝里漏出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类似的事情,在美国也发生过在旷日持久的越战结束,南越政权最终覆灭的时候,美国不得不捏着鼻子大量接受南越逃亡者,防止他们遭到越共的清算,最终导致了将近两百万越南人移民美国。

    真正导致整个英国社会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起源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是大英帝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的时候随着米字旗在一块块殖民地降下。原本驻扎在海外殖民地的军队、文官和侨民纷纷撤回不列颠本土,而成千上万名曾经服务于大英帝国殖民政府,长期协助英国殖民军镇压和统治本族同胞的当地土著拿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汉奸”由于担心在殖民地独立之后,遭到民族主义新政府的清算,也纷纷收拾行李、拖家带口地逃离故国,跟随英国主子搬迁到了不列颠。

    至此。日益频繁的动荡和混乱,不可避免地笼罩了整个伦敦,乃至于整个不列颠……

    说到这里,他的语调中忍不住带上了几丝愤怒。以及几分调侃。“……说什么我的同胞们抢了他们的工作?明明是英国人既懒惰又挑剔,这也不肯做,那也不肯做虽然殖民地都丢光了,装甲部队和大舰队也都完蛋了,但这些高傲的英国绅士依然以欧洲第一大国自居,以大英帝国的辉煌为本,那份骨子里的高贵一点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有所动摇。比如说,虽然眼下工作难找。但我有一个最近移民到这里的表弟,还是很容易就在伦敦找到了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