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城管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章 发展瓶颈(中)(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然自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打回首都之后,就陆续开始重建被战火夷平的城市、宫殿和灌溉水渠,通过一系列大规模工程来以工代赈,暂时解决了不少难民的生计。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力气干重体力活。而一个壮劳力干一天苦工赚回来的食物,往往也不够养活一大家子,剩余的妇孺也需要自谋生路。

    而在远离海岸的内陆,饥饿的埃及农夫们则淘干水沟里的水,寻找比手指还小的小鱼。或者在尼罗河畔的芦苇丛中寻觅野鸭,挖掘芦根和莲藕充饥。由于燃料跟食物一样匮乏,浪费柴火的面包已经成了奢侈的食物,大多数人只能直接用麦子煮粥喝。老汉老妇们每天撑着拐杖出门。瞪着眼睛到处寻找干草和落叶,作为做饭的燃料。后来还是王秋他们实在看不下去,把一部分发放给饥民的小麦换成了面粉。这才保证了至少大部分的小孩子能喝得上面糊。无论是乡下的农民还是城里的市民,平常绝大多数谈话的内容都与食物有关,在如此的赤贫状态之下,丝绸、香水、玻璃镜子之类的奢侈品自然没有多少市场可言。

    “……怎么没考虑?谁不知道军火生意很赚钱啊!”王秋耸了耸肩,“……上个星期,刚刚就有一个希腊大商人一口气吃下了四千五百把罗马式短剑。都是我们让小五金厂用弹簧钢板材特意加工制造的,换来了六十五公斤的黄金,勉强算是赚了一笔。但这家伙送来的货款居然又是打着托勒密王朝眼镜蛇徽记的金条(当初罗马共和派从托勒密王朝国库里抢来的财富)。让女王陛下又是好一阵生气懊恼……估计这个所谓的希腊商人,是在给北非那位罗马共和派首领小加图当掮客吧!

    “……按照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行情,如今的古埃及粮食价格已经是很高了。但问题是,古代的钱币在现代世界可不通用啊!”王秋苦笑道,“……只要算上古代和现代的银价差异,这笔生意就根本没法做了。”

    在现代中国,粮食其实一直都是属于政府管制的商品,固然,政府不可能对每一粒粮食都严格管理,不管是谁在国内想买点粮食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但如果想要走私出口的话,可就有你受的了。

    但问题是,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自从登基以来就流年不利,极为罕见的连续两年庄稼绝收之后,埃及人的生活水平出现了雪崩式的下降。而在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和她丈夫托勒密十三世的一番混战之后,再加上罗马军队的轮番劫掠,尼罗河三角洲更是成了遍地废墟的炼狱,每个人都必须为了填饱肚子而绞尽脑汁。

    对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治下的半个埃及来说,目前唯一比较稳定的商路,就只有红海印度洋航线。从上千年之前开始,来自波斯、印度的商人,就驾着商船往来于红海和印度洋之间,向埃及输入东方的香料、宝石和丝绸,还有东非的黄金。但是受季风、航程和航海技术的影响,这样的贸易在公元前一世纪通常每年只能进行一次,在短时间内很难将交易规模大幅度扩张远洋船舶和熟练水手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作为以高产和稳产而闻名的粮食作物,红薯和土豆有着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少等特点。譬如红薯除了可以充当口粮、饲料,制造淀粉之外,连叶子也能作为优质青饲料利用――几乎没有任何浪费的部分。尤其是它们的生长期较短,以埃及的气候,只要灌溉用水跟得上,几乎一年四季都能种植,较之于对水肥光热条件都要求较为苛刻的杂交水稻而言,实在是更有意义的“穿越神器”。

    而埃及以外的整个西方世界。也同样在到处遭遇战祸和灾荒。比如说西班牙和意大利同样闹了旱灾。而且那边的农业落后、靠天吃饭(依赖自然降雨),粮食减产尤为严重,罗马人连军团士兵的伙食供应都难以保证。罗马的富人刚刚被急着筹措军费的马克,安东尼,以搜捕“国家公敌”的名义血洗了一遍,抄家得来的钱财全都充了军饷,暂时也有多少追求奢华享乐的余钱。

    在公元前一世纪的平常年份,埃及小麦的出售价格通常是每个第纳尔二十公斤,即使是灾年,最多也就能够再涨上一倍,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大量收购麦子到海外去贩卖了,因为运费同样也不便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