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下埃及社会状况调查报告》(上)(2/3)
大内斗,奖品则是整个国家的统治权。而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和托勒密十三世之间的内战,也是同样的道理和逻辑。
反过来说,当最高首领被杀死之后,士兵们就会毫无心理障碍地转投到其它强者的旗下。
所以,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纠结:一方面,她试图实施本土化改革,吸纳一部分埃及土著领袖分享权力,扩大托勒密王朝的权力基础,消弭埃及土著的反抗情绪,免得把他们都赶到上埃及起义军那边去;另一方面,她又要防着祭司们的权力无限膨胀,进而再次形成一颗威胁王权的毒瘤……
在社会等级森严的古代中东,那些最高级的女祭司通常都要有贵族血统。很多王室公主本身就身兼祭司一职。她们被认为是侍奉神的人间妻子,在神圣婚礼仪式中充当新娘人们并不会像男祭祀那样苛刻地要求女祭司保有身体的纯洁性。与她们发生身体之间的欢愉交合,通常会被视为神的赐福。譬如著名的巴比伦庙妓。就是把“肉蒲团”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更好地体现“君权神授”,古代中东的君主经常会迎娶女祭司为嫔妃,而王后、王太后和女王也常常会给自己挂上一个高级女祭司的头衔。
几天之后,当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再一次以飞艇为先导,意气风发地率领三千士兵从亚历山大港溯流而上,进抵孟菲斯城的时候,一切有组织的抵抗皆已不复存在。
此外。或许是由于古埃及文明比较早熟,未能完全脱离蒙昧时代图腾崇拜的缘故,差不多一大半的埃及众神都是兽头人身,半人半动物。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朴素世界观对于蒙昧时代的埃及人而言。他们几乎终生都被囚禁在闭塞的尼罗河谷地之中,所有的生活来源完全依靠尼罗河。因此,真正深刻影响着他们生活与信仰的神祗,与其说是人,还不如说是尼罗河畔的动物。
在托勒密王朝强盛的时候,孟菲斯城的埃及祭司基本上还算俯首帖耳。但是到了王朝衰落动荡的时候,他们立即就故态复萌,再一次通过种种手段控制了孟菲斯城四周的大片乡村耕地,甚至初步建立了一个事实上半独立的“教会国”,野心勃勃地想要跟托勒密王室抢班夺权……幸好,通过一场兵祸浩劫,祭司们的这点小心思再次被砸了个粉碎但危险的萌芽依然没有被彻底消除。
由于埃及的热带沙漠气候,往往还未到晌午,外出已经成为炼狱中的一种折磨,而待在屋里则令人困顿不堪,随着闷热袭来的睡魔更是令人困倦,一直要到黄昏时分,人们才能从昏睡中清醒过来,感到舒畅一点。所以,若非必要,王秋他们这些好逸恶劳的现代都市人,大多都选择会在埃及这边的天气灼|热到难以忍受之前,跨越虫洞返回现代世界的中国南方那边正是春节刚过的寒假期间,绝对“清凉”得很!
另一方面,陪伴在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身旁的几个光头老祭司,却是让女王感觉头大如斗虽然眼下被情势所迫,残存的祭司们不得不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在表面上宣誓服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统治。但实际上,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总是厚着脸皮纠缠着女王,喋喋不休、一分一厘地争夺着各种利益,尤其是想要让孟菲斯城变成一个国中之国……而这却是女王陛下绝对不能答应的事情!
“……啪啪!我是诸神派来责打你们的皮鞭。因为除了我之外没人知道如何替你们这些混蛋赎罪。你们都是罪孽深重的坏人,但是我比你们还要凶残得多!所以全部给我闭嘴!乖乖地去死吧!”
不过,在这一天,他们却难得地没有回到现代时空“避暑”,而是徜徉在孟菲斯神庙的廊柱之间,欣赏着这些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宏伟古迹。巍峨的屋顶和林立的石柱遮住了烈日的曝晒,带来了一缕难得的荫凉。午后的阳光从西面斜射进神庙的大殿。让华美的廊柱在地上拖出长长的阴影,建筑物表面的彩色壁画和浮雕,虽然已经在风沙的侵袭之下有所剥落褪色,但在骄阳的照耀之中,屹立在蓝天之下,却更加显示出一股历经数千年风沙洗礼后的古朴与沧桑,仿佛凝固着这个古老文明的悠远颂歌。
在那些柱廊、壁画、方尖碑和气势恢宏的巨石雕像上,都用象形文字。图画,雕刻等各种形式讲述了法老时代的一个个故事:战争、贸易、祭典、丰收、舞会、饮宴、狩猎、修筑金字塔……虽然上面的象形文字基本上都看不懂,但还是让诸位来自两千年之后的参观者们忍不住想要拍案叫绝……
再接下来,女王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万分麻烦却又绕不开的问题:如何处理跟埃及祭司团之间的关系?
神要吃饭,穿衣服,还要洗澡(其实是“神的仆人”要吃饭,穿衣服,还要洗澡),于是,国家为神庙留出大片肥沃的土地,由专人从事农牧业生产、发展为大规模的神庙经济;同时又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侍奉神的生活起居的神职人员,其中有专门传达神谕和解释经文的高级祭司,有为了歌颂神、安慰神而在祭典上诵唱赞美诗和颂歌的乐师歌手,还有为神制作食物的厨师,为神洗澡的人、陪送神像去卧室睡觉的侍者……等等。而那些妖艳妩媚的女祭司,最早便是由陪送神像去卧室睡觉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