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顿方阵不可战胜的威名就传遍了整个西方世界。而日后统治埃及近三个世纪的托勒密王朝,其创立者就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埃及总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享受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余泽。
除了土黄色军服之外,马彤还顺便弄来了一堆“三八大盖”道具枪(当然是假货,没法打子弹,可以想象成比较精致的木枪),准备作为训练器材。但王秋和其他人暂时都还没有给埃及女王的城管大队换装热兵器的打算,所以这批道具枪都被丢进了仓库,只是把刺刀分发给了埃及军队,让他们插在腰间当匕首用。
※※※※※※
但问题是,中国城管队员的化纤布深色制服……说实话,透气性实在是不怎么样,完全不适合埃及这种骄阳酷暑的沙漠环境。至于那种民工们常穿的劳保服、军大衣就别提了——如果是穿越到日耳曼的黑森林或者不列颠的荒野。倒还可以考虑一下。可是在狂沙骄阳的埃及,穿那么厚实的衣裳简直就是在找死。而若是去订购沙漠迷彩服的话,价格又似乎太贵了些,如今的账上还是赤字,王秋他们多少有些舍不得。
——这就是富有城管特色的冷兵器作战秘密武器:电警棍!
由于看到很多士兵竟然还打着赤脚,王秋很担心这帮叫花子大军会在战斗中被什么东西扎穿脚掌,于是又给他们弄了一批内衬金属片的防砸劳保鞋,可惜结果似乎不怎么么受欢迎——那些雇佣兵虽然承认这东西的防护能力不错,但由于平时打惯了赤脚,穿上了劳保鞋总觉得磕脚,而且也不透气。最后只得把这些鞋子收起来,作为上阵时的战靴使用。平常则不是继续赤脚,就是穿着同时发给他们的塑料拖鞋……
——前些年,国内拍摄抗日剧的风潮火爆一时,各路编剧导演一窝蜂地往这个题材上钻。什么乡土片、言情片、谍战片之类纷纷上马不提,甚至连仙侠玄幻气功之类奇葩题材的抗日电视剧都冒了出来。最后拍出一大堆怎么看怎么囧囧有神的烂片,譬如一个武林高手孤身单挑日军师团指挥部,一群美貌尼姑大战日本宪兵之类,让人看得感觉这些国产抗日剧的编剧人员,在学校里的历史课恐怕都是体育老师教的。
马其顿方阵的基本队形,为手持6米长枪的16人纵队,并且有骑兵和排成松散队形的轻步兵掩护配合。整个马其顿方阵就好像一个长满巨大尖刺的钢铁刺猬,方阵之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着,将长矛对准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则是将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可以增强正面对骑兵的杀伤力。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根据雅典人在被马其顿人击败后的描述,攻到马其顿人面前的每个士兵都必须同时对付至少十个以上的长矛头!
按照杨教授的看法,让埃及女王的军队编练马其顿方阵。似乎是一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合理选择。
而依然保持着侧身猛踹姿势的萧瑟女士,则一边在王秋等人的掌声中收回右腿,一边嘟哝,“……哼,这种乡下把式就是不堪一击!老娘我这个跆拳道黑带不发威,你还当我是hellokitty(凯蒂猫)啊!”
因此,在这个鞭炮震天的新年里,马彤正好听说有几家三流影视公司在年前破产倒闭,仓库里塞了一大堆落满灰尘的陈年日本鬼子军装戏服没人要,眼看着只能当破布处理。就趁机用极低的价钱把它们收购了下来——据说卖得比t恤衫还便宜。然后装箱运输到古埃及,充当这些埃及城管队员的作训服使用。
“……嗷呜——啪嗒!救,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