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仗来像黑帮群殴似的杂乱无章。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类似于流氓群殴的混乱战斗,渐渐被进入文明时代的希腊人所淘汰。为了更加有效地相互掩护和进行战斗,长矛大盾的重步兵方阵战术应运而生。到了公元前4世纪。方阵战术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的时代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各兵种有机结合成的原始多兵种混成部队,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凭借着这种传奇的马其顿方阵,在十几年间纵横地中海,统一了希腊半岛。毁灭了宛如庞然大物的波斯帝国,从希腊向东一路打到印度河畔。
当早期罗马军团还在使用木盾皮甲的时候,由于他们一身装备都是绝缘体,电警棍的效果恐怕不怎么样。但是,如今的罗马人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地中海世界。在军械方面也升级了很多。一般在木质大盾上都要用铁片和铁条加固(那玩意儿防护面积大,又要背着长途行军,所以重量上有限制,无法做得太厚,不用金属加固的话。实在扛不住日耳曼狂战士的大斧头),更奢侈一点的还要用黄铜和金银来装饰盾面。而单纯的皮甲也很少见了,一般再怎么样也要在肩背部插上几块金属甲片,或者锻造一副青铜胸甲……于是就等于是从原本的绝缘体变成了导体。再也扛不住电警棍的电击了。
不过,虽然马其顿方阵被否决了。但是给缺乏训练的杂兵使用长矛,确实是比配发刀剑更加合适的选择。为了让新招募的亚历山大港本地士兵尽快形成战斗力,王秋他们在现代世界赶制了三千杆高强度合金长矛,矛头更是大名鼎鼎的三棱刺,据说只要捅出伤口就能让人流血不止而死。确实称得上凶残二字。
与完全现代化的防护器械相比,亚历山大港城市步兵大队的攻击武器就比较落后了。除了代替匕首的刺刀之外,王秋就只给他们配发了一把高强度的合金战斧而已,用于劈开罗马人的盾墙——经过实践测试,那种大方盾比门板还薄。至于远程攻击武器,就只能指望这些雇佣兵们从叙利亚带来的弓箭和投石索了。
虽然看着花钱不少,但相对于一名罗马士兵要花五年薪水才能自费置办一套行头,一个中世纪骑士全身装备能换二十头牛的高价,这点款子已经算是很节省了——这都是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福啊!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创立起来的近代陆海军,乃是分别以西方法、英等国为蓝本的,在制度和服饰方面有着明显的继承性。所以,日本陆军的服装,就与法国北非军团的制服非常相似——当时,法军非洲殖民地在沙漠地区的驻军,帽子后面都拖着一圈布,对防止阳光灼伤后颈的效果很显著。
而埃及女王手里目前掌握着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有经验的战士,真的是太匮乏了,这批三流雇佣兵已经是仅有的一队比较像样的军人了,实在是金贵无比——没有了这批骨干老兵,克里奥佩特拉女王根本是连一支军队的架子都拉不起来——这都是未来的军官团种子啊!
于是,在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麾下,就冒出了一大票穿着土黄色军服。帽子两侧垂着布帘的西方版“日本鬼子”……虽然这样的阵容让人看得很是囧囧有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套服装的实践效果还不错。
“……是,是!”诸位雇佣兵首领立即点头称是,同时死死地盯着萧瑟女士的每一个动作,生怕自己有所遗漏,到时候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最初,当得知这位满脸横肉的“女神使”将要来给自己当教官的时候,这些性别歧视十分严重的雇佣兵们,感觉都不太乐意接受。
接下来,在萧瑟女士乒乒乓乓地搞了一番车轮战。连续打翻了二十条壮汉之后,这位矮胖女人在士兵们眼中的形象便愈发高大起来,从此一个个全都对萧瑟女士诚惶诚恐、言听计从,再不敢有所轻视。
等到这股抗日剧的流星热潮。就像更早之前大家一窝蜂狂拍清宫辫子戏的情形一样,开始渐渐冷却下来,扮演日本鬼子的群众演员也不必再平均一天“死”上八次之后,剩下的一大堆电影道具,尤其是那些戏服,就成了累赘——如果是宽袍大袖的华丽古装,那么多少还有点市场。反正眼下社会上推崇国粹、流行汉服,不管是拿到风景旅游区的摄像铺子里出租,还是直接出售给喜欢这玩意儿的收藏者和某些大学的戏剧社。都还能勉强回本。可日本鬼子的土黄色军装……在中国有谁肯穿上这么丢人的玩意儿出门啊!
接下来,在埃及女王的城管大队加强训练了三天之后,东边终于发现了敌情——又一拨罗马人来了!
这样的攻击能力,实在是完全显示不出穿越者们领先于时代两千多年的巨大优越性。还有,诸位穿越者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埃及给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当保镖,又不敢轻易离开虫洞太远(害怕虫洞消失,困在异界回不去),为了维持统治。女王陛下必须有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精锐军队才行。
如果在合适的平原地形上,让敌方的马其顿方阵完成了排列准备,当时的西方军事家几乎拿不出有效阻击这种方阵的办法。只能编组另一个方阵进行对撞。当公元前332年征服波斯帝国的高加米拉会战之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