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要把虫洞给“推”出去,是因为如果在居住舱内直接传送的话,就会把空间站给撑爆掉。
因此,扣掉四五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之后,普通宇航员若是能够连续出舱活动六个小时,就已经快要到达体力极限。彭友直和萧怀丹能够在一次任务之中,同时完成两个实验舱和一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装配工作,就已经是堪比铁人王进喜的超级劳模了,实在不能要求他们作出更多的奉献与牺牲了。
当然,成功的实验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因为有了跨时空的虫洞,发射环月轨道人造卫星的运费成本就基本降到了零。故而在实验舱段安装完毕的下一次太空行走之中,彭友直和萧怀丹两位宇航员就像扔铅球一样,一口气朝虚空中丢出了好几颗单重仅有几公斤的微型人造卫星——都是王秋用塑料筐传送上来的。
而王美玲上前取过文件翻了翻,立即就感觉自己的表情变成了一个“囧”字,眉毛都开始一抽一抽,“……这个课题……倒也确实是很有研究的必要。但问题是,按照这份企划书,贵方真的是打算研究太空人在失重条件下的生殖交配技能,而不是想要趁机拍摄一部d公司风格的全|裸太空女郎a片吗?”
“……嗯,不过这样也算是不错了,至少这广寒宫里总算是有了桂花树……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开花。”
即使是现在已经安装上去的各个舱段,也都是西昌卫星城方面想尽了办法,仓促地东拼西凑起来的。
具体来说,就是想办法把虫洞装进登月飞船,放弃此次登月任务,然后让“吴刚13号”飞船移动到地月系拉格朗日l1点上,相对地球和月亮静止。再接下来,就是通过虫洞的传送转运,从地月系拉格朗日l1点的飞船上,放出一卷长达数万公里的高强度尼龙绳索。一直延伸到月球表面。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工程计划虽然看似科幻得过了头,不过在实际上还是有着一定可行性的。
而西昌地面指挥中心的航天科学家们,则利用最新安装的实验舱,进行了若干项匪夷所思的空间实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异想天开的太空工程构想。
至于剩下的物理实验舱和天文望远镜观察舱,干脆还停留在设计图纸上,根本连原型都没有试制出来——按照航天局的预计,整个“广寒宫”月球轨道空间站的建设施工,按照每年发射一个舱段的速度,预计最起码要持续五六年之久,所以后续舱段没必要提前生产出来,以免零件老化或设备落后过时。
——根据自家老妈的解释,王秋才终于恍然大悟:虽然虫洞的骤然出现,大大降低了从地面向月球轨道发射航天器的成本。但中国航天局可没有预料到这个虫洞的出现,自然不会提前准备好后续的舱段。
第一,准备时间过于仓促,在虫洞消失之前的短短一两个月内,根本无法制造出几万公里的特种高强度尼龙绳,也来不及研制出专门配套的挖掘机器人和运载缆车,甚至连基本的数学计算都来不及做。
如果有哪个傻瓜当真这么做了的话,那么绝对会患上严重的减压病,浑身难受得痛不欲生。
——因为国家不可能三天两头发射飞船登月,每一拨登月宇航员在“广寒宫”空间站内的逗留时间也被设定得很短暂,所以月球轨道空间站势必会长时间处于无人状态,只能主要靠地面遥控来操作。
——放出绳子的地月系拉格朗日l1点,正好处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平衡点,公转角速度和月球一致,月球又是被潮汐锁定,始终用一面朝向地球。更美妙的是。月球的自传是被潮汐锁定的,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这样的话,只要借助引力作用,就可以直接放根绳子到月球,然后把挖掘机器人和运载缆车沿着绳子放下去,在月球上挖出来的石头用“轨道电梯”往飞船上运。每次运输几百公斤,细水长流就能运来几十吨、几百吨了。而未来的登月宇航员。也可以从轨道电梯降下去,不必再造昂贵的登月舱。
“……由于我国在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专家学者一时间也提不出什么很有价值的研究项目,为了避免浪费此次机会,我们最终决定研究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殖与性|爱,探讨在未来进行宇宙移民的可行性……”
然而,此次被送上月球轨道的人造物体,除了若干科实验性微型卫星之外,还包括了航天业前辈和天文爱好者的骨灰盒——他们认为长眠在宇宙空间之中,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此外还有一些不知是谁制作的宇宙漂流瓶——其实也就是一个玻璃瓶内塞了一张小纸条,为了防止玻璃瓶被气压撑坏,所以瓶塞上戳了许多小孔……这让王秋不由得担心起来,不知自己在未来会不会被扣上“太空垃圾制造者”的难听头衔。
第二,“吴刚”系列登月飞船并非永久性空间建筑,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很有限,无法担任空间站的职能。
漂浮在“广寒宫”空间站的节点舱内(一个拥有六面接口的球型舱室,造型类似于塑料组合积木的圆球型接头。功能则类似于电源插线板,空间站的其余舱段都“插”在节点舱的上面)。望着依然被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