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本就是宣传处应该做的事情,微臣疏忽了,学堂里必须学这些。”王庶急忙道。
“学堂里面的学生学习农学?”这一下子老农呆住了。
“听说朝廷要编写算学之书,我等乃是江南算术最好之人,因此朝廷将咱们接到燕京去。”一个头发花白的掌柜模样的人满脸笑容道。
他主要是想要将自己心中的一些民主、创新、开拓的精神写出来,用以冲淡儒学的中庸气质,改造国民。
大海之上,波涛滚滚,此刻一艘大船正在海上穿梭。
“我算学虽然不是圣人之学,但是世人称之为奇技淫巧,实在是有些过了!”
“老刘头,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孩子能识字,能够通过书本增长见识,这也是不错的!而且,那公办学堂中根本不需要花钱,只要每天带着吃食过去即可。”年轻人道。
在燕京城以南十余里的地方,天色越来越黑,渐渐的小雨下了起来,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所有的小麦才收割完毕。
“陛下这话说的不错!我就不明白一些读书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靠着什么来当官?难道懂得几句之乎者也就能当官了?想想也不对啊!”老农这一次赞同道。
船头站着十几个或老或少之人,这些人竟然都是掌柜、帐房之类的打扮。
“活字印刷?这是什么?”王庶困惑的道。
“不用花钱,还有这样的好事?”老农惊讶的道。
“陛下请说。”王庶道。
“老刘头,你们家里的小麦收割完了吧?”一个中年人道。
周围的农人议论纷纷,对于科举考试加入实学,他们倒是非常赞同。
“这……如果不是为了中举当官,谁去上学?”老农摇头道。
活字印刷本来是北宋初年毕生发明,距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到了现在,王庶竟然没有听说过活字印刷!历史上,活字印刷术确实是中国发明,只是活字印刷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用!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虽然有活字印刷的书籍出现,但是数量极为稀少,活字印刷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印刷术的主流!等到了清朝末年,洋人靠着船舰打破中国的大门,进入中国之后,因为洋人要印刷圣经,这才将经过西方改良的铅字印刷传进了中国,中国人这才大规模使用活字印刷。
“据说是陛下将农学称之为实学,今后这科举也要考实学!陛下说了,如果只读圣人之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明事理,如何能够治理地方?”年轻人又道。
赵谌站立在窗前,看着外面,外面现在竟然阴云密布。
“是啊!我等可以参与算学编写之事,等到了将来,我们也能名留史册!我还听朝廷的人说了,陛下要亲自接见我们!”一个最是年轻,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的帐房道。
“国人不看重实学,只看重儒学!从古到今,我中华发明众多,但是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真是可惜可叹!关于教材,主要是下发给各个学堂的老师,一开始可以用誉写,不用印刷!至于活字印刷术,你回去之后找找相关的资料,百年前就有人发明出这个东西来了!”赵谌道。
“是的!陛下,您或许不知道印刷术的工序,首先便是要制作雕版,这十分的困难,并且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王庶道。
“大宋和大辽果然是完全不同!”有一个中年人乃是契丹人打扮,此刻突然开口道。
“王庶,你没有听说过活字印刷吗?”赵谌有些惊讶的道。
“听说除了算学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工艺人也被请到了燕京!咱们这些人本来都被人说精通‘奇技淫巧’,世人轻视,现在陛下竟然重视‘奇技淫巧’,实在是我辈之幸也!”
“微臣明白!”王庶点了点头,这才告辞离去。
“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你先编写出一套简单的书籍来,然后给朕查看!另外,现在就将消息散发出去,告知百姓,朝廷即将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赵谌道。
“以我看来,这实学比儒学顶用的多。”
“我听说朝廷要编写农书!”年轻人道。
“你们知道吗?刚才还有一个官员问我咱们村子里谁种田最好,你猜怎么着,他们竟然去了东头的钱家,向钱家人询问种田的法子!”远处有一个年轻人冒雨跑了过来,之后冲着这些人道。
“绝不骗你们!这学堂和以前的学堂也大不相同!这些学堂里面的老师都是朝廷供奉,家里贫寒的学子都可以入学!不过那官员说朝廷钱财有限,一开始的时候公办学堂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渐渐的会越来越多!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才能进入公办学堂,其余的仍旧在私塾!但是不论是公办学堂或者是私塾,都要学习农学!据说加入农学乃是陛下的旨意!陛下说,他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让天下孩童都可以入学,而且今后进入学堂不仅仅是为了当官,更多是为了增长学识,可以用于实际!”年轻人道。
※※※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