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因此发生了起义,该怎么办?!我们宋国真不会被他国耻笑?!”
这话让众臣皆沉默。
许久,忽然有一人发言:“如果,下官是说如果。咱们的小神童不是剿灭了太华山山贼,被百姓追捧,为山贼忌惮。我们可以让小神童去剿匪,想必山贼听到她的名号,就直接投降了。”
此人越说越觉得可行,畅想种种小神童一报名号,山贼就弃械投降的美好画面,说得停不下来。
等他终于停下来,就见廷上文武百官都有各种一言难尽的目光看着他。
他心生忐忑:“下官说错什么了吗?”
“你觉得你有哪句话说对了?”席瞮作为朝中最年轻的中书舍人一般不会轻易参与廷议,一旦说话必须要言之有物,此刻他实在忍不住,出言嘲讽:“堂堂朝廷命官,竟叫个九岁的孩子去给你剿匪,你可真有能耐。”
那人不服:“那不是小神童么,你没听大街小巷怎么传说她的!”
席瞮也不跟此人纠缠,只道:“既然小神童帮你剿匪了,那你这身官服和俸禄,也叫小神童代劳吧!”
那人还想争辩,被一旁同僚扯了下衣袖,他看了眼席瞮,又把目光转到列班最前面正襟危坐的席荣,不敢再说,可到底不甘心,用只有自己听到的声音喃喃着:“怎么是帮我剿匪,这能是帮我吗?”
这个听起来离谱的提议,在有心之人推动下,很快就传遍各处。
百姓们一听,小神童要帮大家剿匪,那好呀,那好呀,不愧是百姓爱戴的小神童,太感动了。
“无耻!无耻至极!”席府里,席矩把桌案拍得砰砰响,“竟想出叫一个九岁的小姑娘去剿匪的主意,无耻到这种程度,当世罕见!他们如此无能,也别当这个官了,趁早让贤回家。”
席荣摇摇头:“你这是气话。”
“父亲,我这不是气话,这是实话。”席矩脸都气红,“叫一个九岁的孩子去剿匪,那养着他们这些朝廷命官做什么?起义造反就担心他国耻笑,叫一个九岁孩子去剿匪,怎么就不担心他国耻笑?我宋国是没人了是么?!”
席荣摇摇头,笑道:“难道你没看出来,此事并非真要一个九岁孩子去剿匪,而是逼迫兖州呢。那柳氏子去兖州监军,偏偏死在了路上,你说巧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