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超脑回明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典前夕(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徐爱卿,不若这次就由你带着你那小外甥去北平看望一下王妃吧”李修远瞅了徐辉祖一眼,忽然开口道

    “啊?”徐辉祖显然正在走神,陡然闻言,不由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反问道,待话音一落,他才始觉自己失态,连忙正襟危坐,双眼却一眨不眨的望着皇帝

    其余大臣听到皇帝说要让徐辉祖带朱高煦回北平,也忍不住一脸惊异的看着皇帝,不明白皇帝此话何意

    “万千想法,均不若一次实际行动因而朕此次命徐爱卿前往北平,乃是身兼重任”李修远收起微笑,从龙椅上站起,走到窗边,神情严肃的说道,“削除藩王之患,朕势在必行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直以来,朕始终本着以德治天下、以礼教天下之心,故而始终未曾削藩,只因朕心中执着的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时至今日,形势已不容朕再优柔寡断尤其朕登基大典已近,只待明日朕以皇太孙之名正式继承大统,朕将开始实行属于朕的建文新政”

    说到这,李修远顿了顿,转首望着全神贯注倾听自己说话的众位大臣,凛然道:“在场众位爱卿皆是朕之左膀右臂,朝廷之栋梁之材,故朕也不隐瞒尔等建文新政必将触及各方势力利益,上至各地藩王、满朝文武,下至士绅富豪乃至于皇室,也无可避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总而言之,只待明日一过,新政一出,我大明王朝势必掀起轩然大”

    皇帝此话一出,众人尽皆哗然26633414039色变,个个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闪过一丝骇然之意,然而众人却无一人敢开口

    只因若真依皇帝所言,建文新政将触及如此之多阶层的利益,从而引起大明王朝的惊涛骇浪,甚至完全有可能引起内乱或战争到时无论新政实施的最终命运如何,在场之中,也绝无一人能承担的起这份责任和使命

    只是究竟是什么样的新政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竟能够同时触及这么多阶层的利益?众人心中不禁对这所谓的建文新政暗自猜测不已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之后,在场众人均亲眼目睹了新皇的杀伐果断和英明睿智,以及集聚各种才能于一身的天纵之资

    曾几何时,在满朝文武乃至平民百姓之中,有关于新皇的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各种传言广为流传世人无不对新皇敬畏如神明,有那么一段时间,满朝文武甚至心惊胆颤,谨慎行事,唯恐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天子雷霆之怒

    可是谁也没想到,在今天的东暖阁里,即将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皇帝却突然抛出了这么一枚惊天地雷,愣谁一时之间也没法彻底消化

    “所谓新政,即是指朕从明日起将在国内实行的各种新的政策,洪武年间残留下来的历史问题需要解决,陈腐的旧体制需要改变,新的人才需要培养也就是说,朕要对我大明王朝目前的局势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去除糟粕,继承精华,再加以发展”

    “时刻谨记朕说的这句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在场众卿皆是饱读诗书之才,自当明白此话之意当年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北宋走向没落,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代皇帝因无能,最终被关外金国俘虏,留下了“靖康之变”的莫大耻辱,一代王朝就此灭亡由此可知,一个国家要想变得强大,黎民百姓要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国家就绝不能固步自封唯有与时俱进,革旧出新,不断向前,居安思危,才是一个国家能保持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

    李修远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东暖阁中不断回荡,煞是激情澎湃,可是接着,李修远却喟然长叹一声,“奈何说来容易做来难,高皇帝以其雄才伟略,一统江山,创下丰功伟业,实乃一代雄主,其遗风及坚持的理想自当该由朕来继承和发扬但众卿皆知,各地诸王皆是朕之叔辈,其中颇有不服朕继承大统者,尤以燕王为甚若朕执意施行新政,引起多方不满,他势必会混水摸鱼,从中得利,甚至为了觊觎朕之皇位而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强起内战,彼时定将生灵涂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皆是朕的子民啊,朕何以忍心让朕的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李修远长长的呼吸了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脸上一片哀伤之色,却是不再接着说下去

    以上这些说辞,其实可以说都是废话,因为李修远方才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所发表出的言论,说来说去,都没说出皇帝究竟想干什么,但偏偏他所有的言论都直指一个目的:削藩且在场众人对于皇帝的目的更是心知肚明

    虽然是废话,李修远却不得不说这就是官场,哪怕是皇帝,有时候也必须要表现的极为虚伪因为皇帝的权利再大,在‘忠孝’两字面前有时也不得不低头尤其对于想要流芳百世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

    所谓师出要有名,便是这个道理

    李修远虽然是皇帝,但总归来说,都是全国各地藩王的侄子,在‘德’和‘礼’两字上来说,他不能随意伤害自己的叔叔辈,否则定然会留下‘不孝’的骂名最为重要的是,如今无论是燕王还是宁王,都没有任何反叛的迹象,李修远没有抓到他们的把柄,想要对付他们两个,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名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