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十五文一斤,这里只要十文钱。
要说这差棉花,差就差在了颜色不够雪白,哪怕稍微发点黄啊,不,人家这有些发黑,据老板说是因为收的时候不及时,产生了霉变,而且这些棉花里面都是带着籽的,回家以后,你还得将里面的棉花籽取出来在进行加工,比如说弹棉花!
她仔细翻看了十文钱一斤的棉花,发现霉变也不是太多,考虑到现有的条件,她只能选择购买这种棉花。
冬天怎么着也得两个人一床被子,两个人褥子和被子至少要用十五斤。
她自己肯定要二十斤,四个丫头就按三十斤,两个睡不会那么冷,有条件的话就烧炕,差不多就够了。
男孩子有九个,两个人一床15斤,八个人60斤,剩下那个,就也和她一样弄成二十斤。
这么一算的话,全部加起来就是……130斤,再加上棉衣,她要了个整数,二百斤,二两银子。
这些棉花她让伙计给她装车,送到了府城的一个巷子口,趁没有人的时候,再转入自己的空间。
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这些棉花她没有选择在一家里买,而是来来回回去了好几家,一家买个五十斤就不怎么显眼了。
买完棉花之后,天色已经不早,她原本想随便找个路边摊,简单吃碗面就行了,结果她发现路边一对头发发白的老两口在卖杂碎锅子,生意很好的样子,哪怕天色已晚,四张桌子上也是坐满了人。
好奇心驱使她走过去看。
老两口露天支起的锅,锅里面煮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猪下货,土锅没有盖,当汤沸肉烂之际,香气迸发之时,闻着无不驻足回头,她就是被这汤头的香气给吸引过来的。
她注意到大家都是围着锅坐下,就以锅台为桌面,吃着饼卷猪下货,喝着老汤,看起来还蛮有滋味?
锅里熬着的汤,咕嘟嘟的冒着香气,她再也忍不住:“老爷子,给我来一碗汤一个饼。”
褐色的肉汤,撒上葱花,就被端上了桌,桌子上还摆着辣椒油,想吃什么可以自己添加。
老奶奶在擀面皮,薄薄的饼子搁在平底的铁锅上两面烙,直到起了花就用擀面杖挑起来。
老爷子接到饼子就指着桌子上摆放的各种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