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顺从讨好与今日竟是判若两人,若果真秉性如此,自己这个师傅却是有难脱的不察之责,如果他只是一时迷失了心性,为何刚才杀生时竟然那般自如洒脱,且事后又百般推脱辩解?!
看着徒弟走向后崖的身影,桃山道人那一刻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和困惑。
等向真走远,桃山道人用掌力推拍了一下那块石头,黑貂受惊窜出石洞往远方逃窜而去,不一会便消失在山林深处,接着桃山道人用一块碎石堵塞住了石洞,这才回了观里。
一个月后的一天,当向真禁闭期已满,桃山道人召集了三位徒弟训话。
“想我同门中人,秉性纯朴,为人良善,从不做落井下石、背后伤人的腌臜事,这也是求道之本、立教之本,为道者惟有心向明月,净如清风,才可悟得天机,修得道缘。凡此过往,为师可既往不咎,但以后若再有出格之事,定当不饶!”
桃山道人说完,环视了下三个徒弟,最后将目光定格在了向真身上,慌得向真连忙低下了头。
这件事情之后,眼锐的玄一却发现,师傅桃山道人的心绪却差了许多,少了往日的笃定和坚毅,就连头上的白发也陡然增加了许多。倒是师兄向真,老老实实了一段时间,不再暗中使幺蛾子,这也让玄一轻松了许多,观院中终于有了难得的和谐时期。
但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往往是很难改变的,就算有修为和师规的强加约束。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果然验证了这一切,这件事情不仅直接导致了道院的分崩离析,还导致了向善的最终死去。而这件事情的直接由头,却是一件极其微末的小事。
这一年的夏天,山下西地的富户王百石家的仆人上山来报,说自家的主人王百石去世了,遵照主人的遗愿,特来请道长为主人做一次道场。
王百石的名字,此处的“石”念“dan”,王百石原本不叫王百石,只因他家中颇为富有,早年间别人都在吃糠喝稀的时候,他已家中存粮百石,以他自己的话说,手中有粮,遇事不慌,因此大家便戏称他为王百石,久而久之,真名反而被人忘记了。再到后来,他家的光景越发红火,粮田百顷,佃户数百,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余粮早已过了千石万石,但王百石这个名字却并没有与时俱进,依然被固执地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