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边月满西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破绽多周旋(1/7)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我这白骨扇,随我纵横驰骋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被人留下印记。”

    张学究看着扇子大骨上的白印儿说道。

    说罢,用大拇指不断摩挲着。

    似是要将其揩去。

    可是无论他的大拇指如何用力的揉搓,却是都不能让那白印儿变淡分毫……

    这却是让张学究在郁闷之余有些心烦意乱。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极为珍惜的事物。

    不见得有多贵重,但它的位置,就是没有旁的任何可以替代。

    从童年起,每个孩子一定都会有自己所最为真爱的玩具。

    姑娘家,喜欢玩偶。

    男孩子喜欢舞枪弄棒。

    随后一点点的锯出来个样子。

    最终刷上一层清漆,防腐去污。

    就算从年头玩到年尾都不会有事。

    没有真的,也玩不动真的,那就自己做。

    条件好些的人家,可以用些木头的边角料。

    把表面那些勾人扎手的到此用刨子处理的光滑平整之后,再用墨线勾勒出大致的行装。

    无非是越想越兴奋,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第二天日上三竿时还没有醒来,屁股吃点苦,挨一顿娘亲的板子罢了。

    可相对于昨晚的脑中勾勒出的宏伟而言,一顿板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板子能够打碎清梦,能够让人从温暖的被窝中一跃而起,但却不能让人停止脑中的遐想。

    不过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这般条件,只能在脑中想想。

    木头即便是边角料,也是需要银两,需要花钱的。

    但在脑中无论怎样的浮想联翩,却是都分文不取。

    却是一步都不能落下。

    就好像在和四季的轮回一般。

    没有人能够在过万了春天之后,就看到那天下有雪。

    无论最后到底有没有实现,整个童年便也就这么在一个有一个如梦似幻的愿景中过去了。

    张学究虽然现在是个老家伙,是个学究。

    但老,是一天天积累出来的。

    张学究在孩童时代时,也并不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诚然,大人们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要懂事听话的。

    无论你有多么机敏,多么灵巧,有多么与众不同的见地,只要你不懂事,或不听话,那你就是不好。

    同理,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后,这片纯白也会被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吹得消弭于无形。

    这是自然的纲常,天道的规律。

    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

    小时候,他家里虽然不富裕。

    但起码也算是出过几位读书人。

    那会儿的读书人,是真正的读书人。

    想必每个时代的每个孩子都经历过此般相同的斗争。

    斗争分大小,激烈程度分高低。

    张学究也不能免俗。

    那会儿的富人,也极有修养。

    起码没人敢指着鼻子骂读书人是穷酸。

    做生意的,对自己请来的账房先生也是礼敬有加。

    不慕名,也不贪利。

    一门心思扑在那饱蘸墨香的圣贤书上。

    虽说听起来有些两袖清风,清汤寡水,但生活上却衣食无忧,只不过算不得大富大贵罢了。

    就是这书读到了一半不读了。

    那书中所讲的道理也只通宵了一半,他便觉得已是足够。

    他家好歹也算是个书香门第。

    吃口白面细米都是在过年的时候,账房先生每晚可是都能有一条炸鱼当下酒菜,再配上几两混酒。

    张学究的爹亲也算是半个读书人。

    何为半个?

    而是看的这孩子的老子。

    一个孩子三岁的时候,观其言行,查其举止,便可以知道他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利欲熏心之辈,还是沽名钓誉之徒。

    如此行为当然是让祖宗蒙羞,房梁晦暗的大不敬之举。

    但他的爹亲却就是如此的一意孤行。

    不得不说,三岁看老,看的不是孩子到了年龄老。

    但张学究却已经跨越了这般年纪,对街坊四里家里,年龄相仿的异性玩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它男孩子推土,玩柳条,都是学做那走江湖的镖师侠客。

    或者当那酒肆中的跑堂小二,点头哈腰。

    亦或是平平淡淡,真切诚恳的老实人。

    若是有人看了张学究三岁的时候,依照如此推论,定然会觉得他的老子忒不成人!

    三岁的年纪,本该撒尿合泥。

    最后见缝插般的再用些五颜六色的碎石拍片子当做点缀,如此反复数次,一把小扇子就做好了。

    回到家往往是天已大黑,夜色如墨。

    当娘的放心不下,提着灯笼在家门口苦等。

    张学究可倒好,对这些玩意儿却是一点都没有兴趣。

    总是要跑到离家老远的地方,去寻摸些奇特的花花草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