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永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五章:育才(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学习,静下心,跟着讲师识字认拼音,然后温习着简单的入门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读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所作的田园诗,于谦却看向了南京的方向。

    而在南京,朱允炆也在时刻关注着教育这一块。

    学堂开办也已经有一两个月的光景,朱允炆便通知双喜,坐不住的他打算离宫去看一趟。

    算不上低调出行,不过是在不干扰到学堂内孩子们的学习前提下,将学堂外的安全环境落实好即可。

    “这群孩子将来可能出一省布政、也可能出部堂大员,朕自然要看看。”

    一身轻简的便服,朱允炆已经推门走进了学堂的庭院之内,这时候正赶上开课,三间堂舍内都有着讲师授课的声音。

    新任的教育部尚书黄观陪在朱允炆的身侧,看着后者极其恶趣味的在一间间房舍的窗户外窥视,也不知道皇帝在看什么。

    皇帝在干什么?当然是想体验一下班主任抓包的小趣味了。

    但是紧跟着他就很失望的发现,一堂之内百名学生,没有一个走神或者乱瞄的,都专心致志的看向讲台上的教师,或是闷头于书籍之上。

    这个年代,一个学习的机会贵重如登天的阶梯,所以这群孩子格外的珍惜。

    走神放肆,要是被开除出学堂,赶回了家,那可真会被父母活活打死。

    “陛下。”

    黄观刚开口,就见朱允炆抬手,忙缄默下来。

    “不要发出声音,安心看着。”

    一个皇帝、一个尚书,就这么静静的守在学堂外,足足看了两刻钟的功夫才转身离开。

    “陛下不打算鼓励一下这些孩子吗?”

    本以为朱允炆会在这待到这群学生下堂,没曾想皇帝竟然直接转身离开了,黄观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整整两刻钟,这群孩子都没有看咱们一眼,如此用功,即使没有朕的鼓励,他们也会认真刻苦的学习。”

    外简内奢的马车内,朱允炆由衷的开心,夸耀着这群孩子的表现。

    教育是国之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能看到这群孩子如此努力的攻读,朱允炆自是欣慰不已。

    “要保障这群孩子的伙食,让他们吃好些。”

    “请陛下放心,在吃食上,餐餐都有肉。”

    皇帝心疼孩子,南京城里的学堂自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上行下效,哪怕别的省份有吃亏空的行为,但也绝对要比寻常百姓家吃的好。

    “那就好,那就好啊。”

    大明富有四海,北方还有整个草原,数之不尽的牛羊马匹,这一年间,南京城里的肉价已经掉了许多,举凡是孩子不甚太多的百姓家,虽然做不到餐餐有肉,但一个月开开荤腥,祭祭五脏庙也是轻而易举。

    只是吃饱穿暖的要求,在眼下的大明,不再是什么难事。

    回转皇宫,朱允炆便唤来正在读书的朱文奎,问道:“你想要跟其他的孩子一起上学吗?”

    后者两只乌溜溜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不假思索的点头。

    “想。”

    “那好,你爹我来安排。”

    揉了揉朱文奎的小脑袋瓜,朱允炆便提笔写了一句话,差人传给魏均。

    “安排一下,在玄武湖外盖一所学堂,大约能容纳一百人即可。”

    交代下去,朱允炆便传召了朱棣、徐辉祖和杨士奇三人。

    “朕在玄武湖加开一所学堂,宗亲。武勋和百官,家里有孩子的可以报名,这所学堂不同于眼下朕推行的三级教育学堂,学得东西不一样,教他们的讲师,由朕亲自担纲主讲师,卿等三人担任副讲。同时传谕各省,也可举荐入京,考定通过,皆可入学。”

    民间有面向士林百姓的一般化学堂,南京,朱允炆打算加开一所走精英路线的精英学堂。

    “不过先说好,这所学堂可不是谁都能进的。”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和庸才之分,这是天地不公的表现。

    有的人打一落生就比别人更聪明,他们哪怕接受粗陋的教育也会进步的飞快,而针对这个群体,为什么要让他们接受简陋的教育呢?

    非是朱允炆鼓励两极分化,而是有这么一群早慧的孩子,本就应该接受更成熟的教育。

    他们会比同领的孩子更早的进入社会,权利责任对等原则,他们比同龄的孩子也要更早的承担起社会上的责任。

    朱允炆不会测智商,也没打算搞什么门萨俱乐部之类的不明觉厉的组织。

    他打算成立一个大明的少年团,让这里的孩子更早的接受跟这个国家有关的知识,更早的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生力军,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

    三人都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说是少年团,倒不如说是天之骄子团。

    仅从师资力量来说,那这天下便无可出其右的了,而且选材也要选出顶尖的神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