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服的就是军功。
哪怕有些出自世家高门的武臣,此时竟也站出来支持苏大为。
场面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看上去,倒是支持苏大为的占了大多数。
文臣班列里,站在队首的右相李敬玄眉头微不可见的挑了挑。
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长长的队列。
百官中有一人立刻会意,站出来大声道:“天皇天后,臣有事上奏。”
此人乃是兵部郎中王悠之。
大唐兵部官职为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职方、驾部、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郎中不过区区从五品上,看上去在这满朝文武大佬面前,官职不高。
但实在是个要紧的位置。
最关键的是,他本就是兵部的人,说起话来,也就格外有份量。
不待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开口,王悠之已经迫不急待的道:“方才大将军所说,兵部需要知兵,这是对的,但是想任尚书一职,不是光懂用兵就足够的。
毕竟兵部领兵曹、职方、驾部、库部四司。
职掌武官铨选考核及军籍、地图、疆界、边防、车舆、厩牧、驿传、装备、军械、仪仗等军事行政之节制。
这非寻常武人所能胜任,非得文武全才不可。
臣知开国伯素有战功,但毕竟年轻,对这些政务,只怕是有所不及……”
这话说得看似合情合理。
先前站出来为苏大为张目的武臣们,一时哑口了。
举荐是要担责任的。
兵部尚书又确实是一个要紧的位置。
万一苏大为真在位子上弄出什么事来,今日举荐者,到时是要付连带责任的。
这……
含元殿内,气氛一时尴尬。
最先站出的吏部侍郎谷德昭见状,抚须冷冷一笑,趁热打铁道:“兵部尚书不但要知兵,更要懂理政,要懂得与各部协调,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