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惜了。”
沈伯文温文尔雅地笑了笑,只道:“承蒙陛下信任,我等自应当尽职尽责,多为朝廷挑选人才才是。”
“您说的对。”
似是没想到沈伯文闻言便说了这么一番光明正大的话,褚彦文愣了愣,才含笑点头应道。
却不知沈伯文方才这句话,皆是出于本心。
曾经作为寒窗苦读之中的一员,沈伯文其实很能体会考生们的感受,此时作为主考官,不管是站在为朝廷取士的角度上,或是考生的角度,他能做到的,便是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筛选评阅,给他们最为公正的结果。
顾不上多加感慨,沈伯文与褚彦文又立马投入了评卷与搜卷的工作当中。
……
考生们不轻松,考官们更是不轻松。
只不过考生们如今也顾不上思考别的,考罢三场之后,贡院大门再次打开,或是被兵士们抬出去,或是走到门口就被家人们扶着出去,又或是自己还略存体力,能坚持走到住处。
不管如何,对于考生们而言,此次乡试之中,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所有的力,唯一剩下的事,便是等待放榜,是不是能榜上有名,成为举人,风光参加鹿鸣宴,就在八月末的放榜了。
只不过考试虽然已经结束,而沈伯文他们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
除了对第三场的考卷继续进行评阅之外,沈伯文与褚彦文这一位主考官与一位副考官,还要对最后的考卷们进行裁定,沈伯文主要负责《易》、《书》二经,而褚彦文负责《诗》、《春秋》、《礼记》三经,各有分工,互不干涉。
最后再进行排名。
一般而言,每科中式举人的前五名应分别取自五经的各经,被称作“五魁首”。
至于前五名的排序,则应决定于各自答文被录为程文篇数的多少和评价的高低,录为程文最多和评价最高者应为解元。[2]
譬如此番浙江省乡试的这位解元,便有本经《诗》义、《四书》义、以及策的第一问等三篇答文被录为程文,且考官们给出评价都颇高。
……
经历了整整二十一日的辛劳之后,八月二十七日,贡院撤棘,沈伯文等一众考官们才走出了贡院的大门。
回到住处后,他沉沉地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