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太远了,我们家里人都舍不得。”
沈伯文早有预料,并表示理解,至于为什么在广陵那边的书院有亲戚,这几年还在桃花村的私塾上学,怕也是因为先前年纪还太小,放心不下吧。
因而他颔了颔首,只道:“毕竟我同秋生有过一段师生情谊,日后他若是有什么学业上的问题,尽管给我写信便是。”
“一定一定。”沈杜满口答应。
而吴掌柜那边,则是一脸期盼,主动问起:“不知您将来还有没有继续教导学生的想法?”
沈伯文原本已经做好了吴家也舍不得孩子的准备,却没想到吴掌柜似乎不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沉吟了片刻,才道:“自然是有的,只是……您舍得和仁吗?”
吴掌柜自是舍不得的,但孙子的前途更重要,尤其是他也是看着当初的沈秀才,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的沈进士,心中难免艳羡,如此就更加希望孙子也能像他老师这般,将来考上进士,光宗耀祖。
于是他叹了口气,才道:“若是说实话,自然是舍不得的,但为了他好,还是让他继续跟在您身边接受教导的好。”
沈伯文明白,便点了点头,“您若是放心,我这边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他先前已经打听过了,翰林院中清闲,他们这些编修修撰的主要工作便是修史,谢之缙负责撰述,自己负责篡辑,除了上班时间早了点,工作倒是不忙,甚至还能读读书,写写文章,也不用加班,这样他自然有时间在下班之后教导学生。
随即便补充道:“只是我平日里还要上衙点卯,教导他们的时间恐怕只有每日下衙之后与休沐那日,为了不耽误几个孩子的进度,便打算先在那边给他们找个学堂,白日里依旧跟着那边的先生读书。”
吴掌柜听罢,眼都没眨便点点头:“正该如此,您考虑的周道。”
他求的不过就是沈伯文不忘记自家孙子这个弟子,能在闲暇时候教导一番,便已经足够了。
毕竟成为沈进士的弟子这件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意味着他们吴家与沈进士的关系不会断。
况且,沈进士自己的长子,还是和仁的师兄呢。
现在长源县那些其他乡绅地主们,都想着要怎么才能攀上沈进士,同他交好,哪儿比得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