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理解也是正常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大汉,甚至也不懂以太仓宗为典型代表的修真文明之下的大宗圣地!
太仓宗一届弟子破十万,能真正能称得上修真天才的,会有所潜力和天赋的,只有千人!
这是定数!
不是太仓宗招不到更多的天才,也不是太仓宗吸引不了更多的天才,而真正的原因就是太仓宗只能吸收这么多的天才!
天才的成长兑现,是需要倾付巨量的修真资源的!
而十万弟子之中只有一千天才,那剩下的九万九,本质上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这一千天才的成长提供资源和养分的!
对,这就是修真文明之下的大宗圣地架构的本质逻辑!
如同一座稳固无比的金字塔,顶层永远是少数人,而底层基础才是绝大多数,可没有这绝大多数的底层基础,就不可能构建出那真正的顶层!
再直白一点的说。
太仓可以招收更多的天才吗?
当然可以!
只是每招收一位天才,就必须招收九十九位庸才,利用其背后的凡俗势力和其本人的免费劳力来为那一位天才提供兑现天赋成长所需要的巨量修真资源!
然而,天才对于大宗圣地来说固然重要,但也并非是越多越好!
都有一个适度的量。
另外,一百位能成长为合体境的天才,是永远都比不上一位可以成长为准仙境的绝世天才的!
如此一来,取量的意义就更不大了。
但!
大汉不一样!
大荒圣府为什么能支撑这么的天才圣子?
是因为大荒圣府脱离了这个逻辑了吗?不需要巨量的修真资源堆积了吗?
当然不是!
修真的本质逻辑是一样的。
大荒圣府的圣子们想要兑现天赋彻底成长,需要的资源一样不少,只是,大汉存在着绝对的体制优越性啊!
怎么说呢?
简单点来讲,你太仓仙门需要招收九十九个庸才弟子来养一位天才弟子,但大汉玩的不是这一套。
大汉,是整个国朝来养大荒圣府!
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庸才弟子,直接统筹整个西天域的所有修真资源进行集中配置,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