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时期因为这种事频发,一直都打官司在县志上留名。
导致械斗的具体原因则基本都是小事,什么两口子吵架,路上有人发生口角。
如果稍为越出境界,势必引起纠纷,发生械斗,因为这会被视为莫大的耻辱。
还有后面的盖房子、坟墓等风水问题,连赛龙舟都他妈的要械斗。
幸亏贺今朝认为自己是个善于听劝的人,没有坚持到漳州府下面走一遭。
也有大房霸占小房蒸尝。
这样,也就能变相扩大治下百姓的耕地面积。
毕竟大家都是给地主打工的,什么时候能拥有自己的良田?
要是还有人胆敢聚众闹事,准备械斗,那就再杀一批。
清廷四大水师军官一半都是福建籍,等到了民国那就更多了。
两乡都是姓郭的,原属一派,下房以历代受上房欺负,不甘再受屈辱,乃连结附近外姓,同上郭械斗。
不暴力一点,在这片土地上没活路啊!
况且械斗都不是一代两代的事情,绝非能够轻易化解。
结果游神还有马队、旗队、铳队护卫。
更何况锤匪的政策在这里摆着呢,再加上连鼎鼎有名的郑芝龙都臣服在贺今朝的脚下。
我仗着地利收不到买水钱,就要破坏,看不得你们下游的好。
看到这里,贺今朝整个人都不好了。
头头们还得喝好酒,还得奉上银子,不然就要抓人。
有了诉苦大会这玩意,让寻常百姓再听既得利益者族长们的话,蛊惑效果就不那么好了。
贺今朝看着郑芝龙笑了笑:“这些人死在械斗上太可惜了,杀了流氓恶霸之后,就开始征兵吧。”
同宗族的抱团取暖,械斗是在本地生存必须的技能。
塘浦高,水流易畅,堤岸高,低田不潦,早年有所取水,涝年不致成灾。
在大明统治下,农民从事生产,多为自己单独经营。
当然这也缺少不了以官山村为代表的顽固人员的例子。
可是对方也同样使手段,行贿的银子,逐次递增。
直接把这个村子的人全都迁徙走,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