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太差了,总是遭不住个人的胡思乱想。
所以此番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如此机密就恰巧传到了懿安皇后(天启皇后张氏)那里。
为皇帝办事,不仅名声没了,连命都得搭上。
在杨嗣昌看来,无论是锤匪贺今朝还是清廷皇太极,这两方都比较能打,只要没有大明在中间搅和,他们短时间内谁都奈何不了谁。
双方一直谈到黄昏时分,崇祯稍微歇息,命近侍在外室赐茶。
“骑侦须工食,臣部无钱无缗,无从侦骑。”
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大明到了今天的地步,已经掺和不起了。
这便是杨嗣昌在战败当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毕竟嫂嫂又不是跟小叔子是一条心的,二人之间始终是有隔阂所在。
李明睿连连点头。
但崇祯不愿担负起这个“逃跑”的罪名,希望手下重臣能主动提出南迁,他先否定,重臣再请求,他最终“迫不得已”同意,以此撇开丢掉大明首都的责任。
毕竟大明要是亡了,这帮世袭罔替的勋贵也就没了前程,贺今朝那种人根本就不会养着他们。
但是阁部大臣中又有谁独具胆识敢冒后人非议的风险,提出南迁呢?
陛下须从小路轻车南行,二十日抵淮上。”
“只是朕苦于无人出面提及此事,故而一直推迟到今天。
朱由检环顾四周,见无人,这才向李明睿吐露了他的心声:
大明在南方养足力气,等他们决出胜负,想必那个时候,他们也就能编练出许多的士卒。
“请驾南迁,他愿意随太子先行,前往南京!”
这种连续召见个别大臣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午饭后。
阁臣们彻底让崇祯失望了,没有人愿意干这种事。
不过更为荒唐的是朱由检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李建泰在真定“遇害”的消息,其实纯属子虚乌有之事。
听到这里,崇祯又放松了许多。
因为不聪明的人也干不了他在私底下做的事,还能被皇帝信任。
故而他不假思索的道:“陛下,臣未见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