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对于进兵路线,攻取目标都提出了许多建议。
别看皇太极如今文功武治都略优于其余势力头领,但他麾下文臣武将也都有着明显的各自派系。
这些祖大寿之前的部将,都想着祖大寿会投降。
祖守法带着箭回来了,没成想金国凤一点都不讲情面,还嘲笑他成了鞑子,头发都剃了,也配与我说是旧相识?
毕竟连他的亲兄弟们也都不跟他一条心,想着凭什么我不能做皇帝之类的心思。
锦州辽兵少,西兵多,一人负箭入,群惊而思遁。届时在以溃兵为由混进去,则山海关可下。”
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术。”
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把松山拿下,那个金国凤若是识相便饶他不死,若是甘心当大明的忠臣,朕就要杀鸡给猴看。
皇太极赞同的点点头,祖大寿这个人的手段,皇太极是有些欣赏的。
金国凤没成想清军的火炮如此厉害,城墙上的台堞都被摧毁。
若是不着急,那便要扩地屯田,派兵马驻扎在宁锦地界处,驻扎屯种,时不时的派人围攻,让城内守军不能耕种。
即使有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皆是乘船渡海投奔他的,经验丰富,但他也不会轻易走这条路。
尤其是动辄就要航海去山东,攻山海关的策略。
语言风俗习惯与大清不同,顺从反叛都在一念之间,想要真正降服他们是很难的。
就如同以前蒙古人进入辽东,给大明裹乱一样。
不少人开始都想着要报效大明,随着时间和环境以及君主的影响,心态多是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祖大寿在辽东有很大的根基,超过了李成梁家族。
但臣深知其心无定,唯利是图,逼迫过急则什么都不顾了。
皇太极甚至对祖可法等人批评,你们出这个主意,就是为了敌人而损害朕的兵马,这个战术有个屁用?
待到下一次遇到贺今朝,与他对战能有更多的底气。
就怕他们给你跪在地上了,可心里想的还是要反抗。
宁完我的这番话,深得皇太极之心。
因为清军最擅长的便是围点打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