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嗣昌的辞职,崇祯也只是让他落职带冠行事。
就这样,卢象升的家人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抗清作战死了百余口,谥号什么的还是南明以及清廷章总给的。
即使他是个大明的忠臣,那也屁用没有。
不如直接摆烂,少干少错,还能保住性命。
攻击不到一日,城池便被攻破。
事到如今,杨嗣昌也调整心态,积极参与到对清的作战当中。
清兵绕开德州防线,从东昌、临清州等处渡过运河,一路往高唐、一路往济宁,然后合兵于济南。
毕竟能坐轿子的都有钱。
毕竟朝廷大员为国战死,无论如何家属都得看朝廷的安排,放好做下一步的动作。
因为崇祯经过清军的几次入塞劫掠,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于是各路勤王兵皆是观望纵敌。
济南城被围,援军也没有,守城的百姓更不会打仗。
属实是光杆司令了。
毕竟山西还有两县之地在许鼎臣的手中。
因此,他命令山东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导致济南城兵力空虚,没什么戒备。
因为这些年据朝廷查明,确认当年贺今朝被关进县衙大牢,就是给牢里的犯人讲水浒传才蛊惑人心造反的。
最让他绝望的事是,随着卢象升高起潜的战败,傅宗龙此时虽名为总督,实已无兵可督。
大明内部政见分歧,杨嗣昌、高起潜没有与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配合好,导致他战死,几十座城失守。
否则山西巡抚、总兵耿如杞、张鸿功的旧事在重演,崇祯也遭不住。
因为大明京师周遭已经被清军洗劫几次,多尔衮见部下劫掠的物资并不是很喜人,向西劫掠到山西边境,再远就直接就pass掉。
还不是因为清军几次入塞劫掠,让许多大臣都明白,好好干事能有什么好下场?
大明的财政已经快要崩溃了,崇祯能不能收上税银,补充下一波军饷,还是个未知数呢。
顺德知府于颖获悉后,急忙赶去确认,发现卢象升真的战死后,立即上报朝廷知晓。
甚至借钱的人还会被没有给皇帝借钱的人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