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环顾四周,皆是无人回答他的问题。
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能成,成必不可久。
“你为什么不早点上奏?”
皇太极得知大明能臣担任宣大总督,又有如此多的行动。
就跟清狗死磕到底!
运气不错的话,还能把林丹汗的遗孀们都给抢走呢!
今日言战言守者满庭皆是,谁敢负责?
我都给你个台阶下了,你就不能给我一个?
“陛下,中原群盗不平,御边终无良策,而御边于藩篱之外,虽款尤为胜算。
对于言官的话,杨嗣昌毫不在意。
事情早就办完了,打道回府,那还有个毛用?
有什么解决办法?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声名显赫的儒臣、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的反对。
贺今朝就在川中鏖战,新占据的四川某些地方不要了吗?
我只负责维护大明的脸面,其余的不知道。
其实卢象升也打着想要分化蒙古人,从而试图利用他们牵制贺今朝、以及满清等等。
但是乞炭这个蒙古首领不敢轻易与明军交战,又收到清军入侵蒙古的消息,果断撤退。
同时贺今朝大军外出征陕征川,能打仗的都带出去了。
就连杨嗣昌的老手下,兵部郎中连上两道奏疏抨击他。
就算贺今朝得知消息,紧赶慢赶回来,也只能吃自己的屁!
边锋深入,生灵涂炭,大家都冷眼旁观,谁敢像今日这般勇猛之人,站出来我瞧瞧?”
对于杨嗣昌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事,众人纷纷甩衣袖表达自己的愤怒。
与大明的面子相比较,根本就不重要!
就算是权宜之计,咱也丢不起这个脸。
这个时候他们就选择不要脸了,只要我不搭理你,我就还有脸。
黄道周便开口解释道:“当初本想上奏疏,但是同乡御史林兰友、科臣何楷皆有奏疏,恐涉嫌疑。”
谁都清楚当今陛下最忌讳有人暗中结党。
并溯河而上,侵犯黑龙江流域、喀尔喀蒙古及卫拉特蒙古地区。
我大明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