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护卫开口道:“回大汗,已经全都准备好了。”
第二天祖大寿跟着监视他的多尔衮一起回到大凌河城,皇太极亲自到五里外迎接。
不仅皇太极要祖大寿履行承诺,崇祯也想让祖大寿回京述职,三次下诏,祖大寿三次皆是找理由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内。
贺今朝他凭什么能懂?
而且崛起的速度极快,且能笼络人心,最关键的是这个人没有几个兄弟。
皇太极对于祖大寿能否回来,思考良久,斟酌厉害,决定放他回去。
甚至连长城外的蒙古人都听他的命令,为他奔命。
看到这里,皇太极就笃定,此子胸中必有大志,将来定然是自己入关的劲敌。
日落之后,祖大寿便和其从子祖泽远以及三十名家丁,由后金军护送到小凌河畔,然后丢掉坐骑,渡河,徒步赶往锦州。
皇太极越看越觉得他跟自己老爹起家有点相似,都是被大明给逼的活不下去了。
在寂静的黑夜里的很远,锦州方向听到炮声,以为大凌河守军突围,吴襄便差人分路增援,结果全都被阿巴泰给打败。
皇太极百思不得其解,这个人没怎么读过书,但还能写字,难不成大明的驿卒也能识字?
关外的局势一片糜烂,崇祯只能寄希望于洪承畴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后,剿灭山西境内的贼寇。
夜袭失败,祖大寿又提一个计策,那就是诈称昨晚溃败而逃,躲进了山里,今夜徒步到达锦州,就会瞒过锦州官军,一定能接纳他入城。
皇太极左等右等,几次三番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了先前的约定和盟誓,可是他几次三番搪塞,而且还屡次抵御皇太极对锦州的进攻。
可祖大寿进了锦州城,便立即着实加强锦州的防御。
孙承宗第二次督师被排挤下台,邱禾嘉留任。
皇太极从大凌河获取了大小火炮三千五百多,以及鸟枪火药铅子无数,全都调拨给佟养性管理。
邱禾嘉与吴襄领兵出城,把祖大寿亲自迎接回来。
但是京师内因为大凌河失守,明廷内部开始了严重的相互倾轧,是邱禾嘉还是孙承宗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