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510章 当大明忠臣就该敢于直谏(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铮,依旧开口道:

    被叛军打了一个大逼兜子,让他选择闭嘴,不敢讲道理。

    百姓是国家之本,朝廷怎么会不怜恤呢?

    朝廷以科举取士,重用科甲人才,是明代的祖制。

    可是崇祯却是忘了,皇太极也用了两个太监偷听,就加重了崇祯对袁崇焕的疑心,把他下了大狱!

    有没有一丁点自己思考的脑子?

    在崇祯看来,官僚们在整体上已经腐败之极,士风败坏,庸碌无能,对此非彻底整治不可。

    关于财政崇祯讲得比较具体,说是流寇蔓延,兵事孔急,国库空虚,粮饷不继。

    崇祯眉头一皱,发现这次叛乱,竟然还另有隐情。

    但是陈于泰是什么人,他的钱可没白花,关系也硬。

    这相当于试题的“策问”通常也是由内阁拟出两三种再由皇帝挑选。

    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全体参加殿试的贡士都能得到一个“进士及第”、“进士出身”或是“同进士出身”。

    新科状元陈于泰却是不懂官场的许多道理,他急忙说道:

    倒是原本是状元的吴伟业没门路,反倒越发不紧张,从容答题,有了良好表现。

    大多空泛无实,贡士们也是以空对空,写上些歌功颂德的话交卷。

    结果这才过去几个月的时间,有股叛军竟然来杀进皇城来闹饷?

    但又要恤民,又要养兵,两全之策却不知是什么?

    崇祯气得直甩衣袖。

    他们在皇帝眼睁睁的监视下才发现,题目同原来花钱打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他对于整个官僚集团的极度不满。

    就算崇祯连夜改问题,首辅周延儒也能知晓,让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只有事必躬亲的崇祯帝才每次殿试必到,而且每次都认真地直接过问考试的各个环节。

    他很想在自己亲手考选的进士中挑出一批干练的人才,策问便是他亲自出的。

    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偏偏这种亏,许多花了银子的贡士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今年大比之所以延迟,是因为崇祯不满意自他执政以来朝臣的表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