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吴三桂也觉得备受欺辱,不想在此拼命了。
就算袁崇焕千里迢迢来援,那也比不过朝中大臣的利益损失。
同时也让洪承畴暗暗发誓,一定要模仿及戚家军,训练出来一支“洪兵”!
因为官军贪得无厌,小民得到小小的实惠,便不会继续作乱,这一笔账他心里清楚。
就算是洪承畴等主战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反对。
你们这帮边军,每年拿了那么多银子,还放鞑子进来,掳掠我们的产业。
解散之后尚须安插,必实实给与牛种,使之归农复业,而后谓之真安插。
皇帝信任你,别人诬陷你不管用。
况费之于剿,金银一去不还,且斩首太多,上干和气。
可现在皇帝并没有让他官复原职的意思,众多大臣只能依次去大牢里玩车轮战,去劝袁崇焕。
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和陕西巡抚刘广生、甘肃巡抚梅之焕,也应诏抽调各镇精兵一万七千多人。
毕竟崇祯可是斗过魏忠贤的,现在他对于政治上的事,依旧是有着自己的判断。
实则是崇祯皇帝已经开始怀疑袁崇焕的动机了,外部因素不过是让他加强自己心里的肯定。
只不过说的好听,牛种钱粮之类的从哪里补贴?
袁崇焕与后金交战,互有胜负。
遵化被后金攻破。
在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杨鹤最终确定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针。
关宁军自从跟随袁崇焕入卫以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已久,连获广渠门、左安门二捷,却仍被当作奸细谩骂。
因为三边精锐近无,陕西起义军又越来也多,所以想剿灭他们也不可能。
没有这些玩意,你看他们能不能真心臣服!
因为这事,把辽东总兵祖大寿吓得心惊胆战,拉起队伍跑回山海关。
剿和抚都要花费大笔金钱,效果却不一样;
如果贺今朝能够带领人离开陕西,倒是能让他们对付其余起义军,有更多的精力和兵力。
面对杨鹤的理论,洪承畴表示总督大人说的对,反正现在局势已经糜烂至此,手里有没有兵,就只能招抚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