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第十二章:公子门下校书郎(上)(2/4)
刘恕目光在我脸上打量了几个来回,我摸了摸脸颊,窘迫地想:是否方才沐浴时太过匆忙,没洗干净脸?
刘恕忽地伸手至我脑后,将木簪拔了下来,一头墨发顿委于肩,有几缕垂落胸前。他抽回手时,手指似有意又似无意地穿过我发间,将一缕青丝撩起又放下。
我正错愕间,他放下木簪,若无其事地道:“头发还未干,挽着作甚?”
我撇了撇嘴,道:“披头散发出门,岂不被人当成疯子?”
刘恕淡然道:“在孤面前,无妨。”
他既如此说,我便也没了顾忌,揭过了篇,道:“公子,你还没说寻我来有何事呢?”
见刘恕不答,我便自行开了口:“公子,我倒是有一事,想同你商议。”
“说罢。”
我挺直背坐端正,问道:“公子,你觉得我文书整理得如何?”
“尚可。”
我一面盘算,一面说道:“公子,各部呈送的文书,尚有许多可待改进之处。其一,缺乏严谨规范的模板。譬如,库官钟瑾行文太过简洁,多列数字,原因和事项陈述则稍欠,常常教人一头雾水;而储资官许安则恰好相反,文章溢美、辞藻华丽,往往教人摇头晃脑地读到最后,却发现陈报之事并无意义,全可自行决断;各部例行汇报之事,多有迹可循,因而针对各部职能,定制出专门的汇报文书模板,便可规避文书重点不明、交代不清的问题。”
刘恕起了兴致,鼓励道:“说下去。”
“其二,缺乏高效率的管理方法;现今各部文书皆以年月日为轴心收归主薄处,导致文书浩杂,追溯费力。公子想想,倘若需核查某一批粮草,大家吃都吃了,谁会清楚记得是那年那月那日发生的事?显然,以进、出、去向为轴心、年月日为辅管理粮部文书更为妥当,一目了然,且可考据。”
刘恕兴致更浓,催促道:“继续说。”
我卖了关子,趁火打劫,表明来意:“公子若觉我言之有理,何不雇我当秘书?”
刘恕眯了眸子,波澜不惊地道:“孤军中有秘书官、参事、参军、主薄、书吏、史吏,不缺秘书。”
刘恕身边确然不缺秘书职能的人,但据我观察,凡与批阅文书相关之事,他皆亲力亲为,从不假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