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比赛的帷幕,画面的上部有帷幕结带。此时的角抵比赛,应该是在帷幕中进行的。而比赛场地则为平台。
宋代相扑盛行。无论是宋代宫廷宴会上,还是民间的“勾栏瓦肆”,都有相扑运动。《梦梁录》记载:“杭城有周急快、王急快、杨长脚……嚣三娘、黑四姐等女众。”
由此可见,宋代除了男子广泛参与相扑格斗之外,女子也有参与,且有许多高手。除了相扑表演,宋代还有许多正式的比赛——打擂台。
在明万历年间《忠义水浒传》中“智扑擎天柱”的章节,有一副插图描述了宋代擂台的形制:
约一人高的木质长方形擂台,插有旗幡,四周开放无遮挡。
中国古代的擂台规则混乱,擂台大小、材质与高度也无统一的标准,时而高台垒筑,时而“画地为牢”,并未出现真正的“台面”。时而石块、夯土堆砌,时而木台搭建。时而规定点到为止,时而又规定“签订生死契约”“非死即伤”。
1743年,英国著名拳击家杰克·布劳顿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规则中规定:“在比赛过程中,如一方被击倒在地,经30秒不能起来,即为失败。当一方倒地后,对方不能再继续进行攻击。”
中国古代的擂台规则混乱,擂台大小、材质与高度也无统一的标准,时而高台垒筑,时而“画地为牢”,并未出现真正的“台面”。时而石块、夯土堆砌,时而木台搭建。时而规定点到为止,时而又规定“签订生死契约”“非死即伤”。
1743年,英国著名拳击家杰克·布劳顿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规则中规定:“在比赛过程中,如一方被击倒在地,经30秒不能起来,即为失败。当一方倒地后,对方不能再继续进行攻击。”
1979年,在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安排浙江省和北京体院散手代表队去往石家庄,与河北省散手队进行表演赛。这次的比赛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的擂台,只在有相关保护措施的地面上画一半径为三米的圆圈,出圆即判出界,类似于现在的下台,安全性也与从前高台垒筑相比得到了保障。
1988年9月,全国散打比赛在兰州市举行。本次比赛在此前散手对抗表演赛的基础上,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