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冀州军两次应敌皆得胜利,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好的事情,至少让众军在与大凉军交之时有了更足的底气,对大凉军也有了足够的了解。
可是,事实并不像她想得那么好。
众军确实对于大凉军有了足够的信心,只是这信心太强烈了。
而且,越是亲身跟大凉军交手的将士,其实内心越不敢轻视这伙强悍的敌人。
哪怕在他们已经取得战局主动的情况下,大凉军依然作出了顽强的抵抗,给他们宝贵的骑兵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冀州军骑兵隐隐认识到,若论起单兵实力,他们其实是不如大凉军的,这次能得大胜,其害完全是依靠着主帅的提前料到了敌军安排,然后采取了合适的反制之道。
那些只是道听途说了这一战,靠着只言片语,在心中坚定着“胜过大凉军”的盲目将领,特别是高层将领,反而越轻视大凉军的战力。
军议之时,他们只是简单地祝贺了乔素贞打败了大凉军,根本没有问及此战的定计过程。有些将领已经纷纷请战。
目前他们的大军已经把各路中原诸侯压制在了豫州与青州境内,兖州和徐州大部落于己手,实力大增。
他们觉得中原诸侯的反击软弱无力,已经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威胁了,他们应该集中力量,对大凉军进行攻击。
虽然中原出身的他们也认为南方荒凉开发不足,但是荆州北部与关中之地还是很富足的。
听说大凉掌控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境内出产许多有意思的商品,在各地卖得很好,若是他们能把这些商品和大凉的商路纳为己用,岂不是能收得大量金银?
作为主公,白广琪也只是象征性地提醒大家莫要大意,然后就“兴高采烈”地关注起了大凉王朝所掌握的财富,以及如何“快速”征伐其他各州,尽早一统天下的事情。
乔素贞感觉自己完全无法融入进去。
她知道,大凉军的战意并没有被他们击败,对方的反击不知何时会再次降临。
甚至连被他们暂时压制的中原诸侯们也未必束手,他们皆是一方豪雄,等缓过劲儿来之后,一定会想办法反击冀州军。
现在在他们的眼中,冀州军乃是与大凉军并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