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兵力,“啃”掉下一块骨头。
徐州军自己逃走,加速“解放”出大凉军的兵力,让他们更容易集中主力对付兵力最多最抱团的那股敌军。
袁英已经远远地看到有部队溃散的情况,可惜他现在是鞭长莫及。
在战场上重新响起的炮火声他自然不会忽视。
他倒不愧是袁家年轻一辈有名的勇将,竟然没有被直接吓破胆,反而更加激起了他胸中的战意。
可惜的是,他的头脑却与他的胆量并不相配。
袁英的心中战意燃烧,他采取的战术竟然是立即带着兄弟们展开反击,不再等待其他的队伍与主力会合。
他的看法很简单。
到现在为止,徐州军虽然被动,但至少兵力上依然占据着优势,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这次大战胜负尚未可知。
然而,恐惧的心理是会飞速传染的,只要出现第一波逃兵,很可能就无法遏制住败逃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军队加入他们。
何况大凉军的炮火还会一直响,持续打击着他们的士气。也就是说,一个弄不好,局部战场可能直接形成溃败。
他们的兵力优势未必能一直维持下去啊!
袁英必须抢在那种最恶劣的局面发生之前,对大凉军展开反击。
可是,他太低估了现在徐州军面临的混乱和劣势。
袁英的反击是临时决策,根本来不及转换阵型。他的本阵侧翼其实一直受到大凉军的袭扰。
徐州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动,他们就已经意识到袁英想做什么,侧翼的兵力进攻得更加猛烈,逼得徐州军首尾难以相顾。
另外最先发现徐州军异动的,乃是土坡上的炮兵们。
他们虽然并没有占据太高的地势,但依然有一定的高度,同时抽离于主战场之外,他们自然能更加冷静地观察整个战场。
初代火炮是无法进行精确瞄准的,不过刚刚他们已经发射了好几轮齐射,单靠着简单的目测,也能做到实弹校准,明白大体移动多少方位,可以直接威胁到徐州军的主力本阵!
而袁英领着混乱之军进行反击,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拉大了他们军队的占地面积,自然更容易被炮弹命中。
身在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