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这才态度和缓了些,然后才去找右相商议。
很快,几大部落的首领以及一些重要的大臣,包括在城外叫嚣的古力甲都进王庭共同议事了。
而正好,石盏后面派来的援军到了上京,温迪罕谈判的筹码又多了一些。
双方你来我往,温迪罕稍作让步,收敛了些权势,让给阿萨兰部和其他部落,算是换得暂时的安宁,大家这才开始商议起讨伐梁国,夺回幽云二州的事。
他们觉得就算梁国突袭,石盏应该也能撑一段时间,幽州大营和云州大营丢了,可大营后面还有许多城池呢。
只要能保住几个作为辽军的根据地,他们打回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要知道辽国的精兵现在大多都在上京里呢。
他们不知道,幽云两州的战事进行得要比他们设想的快了十倍不止,甚至比徐廉预计的都快。
他们才握手言和商议此事时,幽州已被全面占领,云州也只差最后一个城池。
而前后所用的时间仅仅八天。
倒不是东北军太过神勇,而是辽军太散了。
那天晚上的突袭给辽军的打击太大,何况他们之前便经历过一番动荡。
幹勒和幹准的死便让他们惶恐不安了,温迪罕还没彻底安抚人心便带了一批精兵离开,到后来古力甲揪出林清婉大梁郡主这个身份时更是让营中将士心思浮动。
偏石盏那会儿全身心的放在古力甲身上,根本没发现这点,自然也就没有安定民心。
那天晚上的突袭太过突然,梁军也太过顺利,更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本为人质被重重看守的林清婉竟然逃了。
和古力甲及辽国朝臣一样,军中也有不少人怀疑这是温迪罕和梁国的交易。
这种不安在战时达到了顶峰,何况那天晚上过后人都打散了,石盏根本没来得及收拢兵力安抚人心。
于是手底下的参将带着校尉跑,校尉则带着小兵们跑,心中的猜测忍不住拿出来与同伴分析,一来二去,流言四起。
待得后来,大部分辽兵都觉得幽州是受不住了,因为这是他们的将军和梁国的交易啊。
他们这些小兵难道还能拗得过大腿吗?
正巧那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