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桃平的心情的确是有点失落的。他知道:十六七岁的人的血不光是热的,还是沸腾的。他们愿意用他们的鲜血去浇灌属于他们自己理想,就算吃些苦头也是值得的;他自己也是这样的热血青年,也是有理想的,他的理想便是先在三中把书念好,争取将来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再找份儿体面点的工作,不再像自己的祖上一样,整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泥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却吃不到几顿饱饭。
虽然这个理想的种子是他的父亲给他埋下的,他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愿望。但它已经在桃平的心中生根发芽了、成长了,而且很繁盛,已经无法剪掉了,它可能会跟从他一辈子。
桃平当然希望它继续地生长下去,最好长成参天大树。
它也应该继续地生长下去。
可是,它停止了,是被迫的。
这对他来说是残酷的,对它来说也是残酷的。
人总有一种希冀:如果发生了好事,就希望这事儿跟自己有关,就希望它继续发生,永远也不要结束,哪怕一刻也好;如果发生了坏事,就希望这事儿跟自己无关,就希望它赶紧结束,哪怕一刻也不要。
父亲的突然离世、不得不退学、从此不能见到好友海风,这些都发生了。他多么希望这就是一场梦境呀!
漫长的五天结束了。桃平还在等海风的回信。
世明居然上门来了。
进门就说:“贵珍呀,世生也去世了,你的负担也很重,你一个女人承担不了那么重的担子。实在不行的话,就把羊卖了吧,到冬天了把猪也杀了,以后就不要喂猪了。”
李贵珍:“我身体好,不怕累。平时也就种点小麦、玉米和洋芋,忙起来也就一段时间。
现在,桃平也没念书了,十六七的小伙子也有力气了,可以帮忙干些活,出大气力的不行,一般小气力的活还是没问题的。
眼看着桃平都快要说人家(说亲)、娶媳妇儿的年纪了,种庄稼又不来钱,现在国家政策好,允许农民养殖,还允许买卖。我还是得放几只羊,每年卖几只,攒点儿钱了将来好给桃平娶媳妇儿。”
芈世明:“桃平没去念书了呀?可惜了,这娃书念的好,应该再念几年的。贵珍,羊的事,你在考虑一下吧,你知道的,老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