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母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她出嫁的时候她的曾祖父在世,曾祖母也还活着。他们家辈辈都活的很长,基本上就没有早死的。
她这辈有八个兄妹,她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她们家出产很好,在周边的一些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什么土豆啊,小麦啊,玉米啊,黄豆呀,荞啊等等,因为都是旱地,所以不产水稻。土地嘛,肥的加瘦的,一起有八十三亩,耕牛有十二头,驮运骡子五匹。收成最好的一年,产小麦三十五石,洋芋四十四石,玉米二十六石。
那个年代,村儿里青黄不接的人家基本都会上她们家借面或者借土豆,她们一般都会很大方的借给那些人家,只要次年收了庄稼,按时还上就行了。
曾祖母家也算是家大业大,但这个家就是不出读书的人,祖祖辈辈不读书,也读不成书,他们勤劳节俭,日子也算是过的红火。
在她们家,男丁下地,女丁在家打杂,祖祖辈辈都是这样。
自幼在大家庭长大的曾祖母没怎么去地里干过活,但见识到了人多的好处,那就是人都好种田,种田多收成。
因此她一再坚持要多生孩子,特别是多生男孩子。
见过生离死别的曾祖父就不那么爱生孩子了。
听到他的父亲给他讲述了自己家族辈辈多子,但辈辈有人早夭,剩下的都讨不到老婆后,下了一个惊天大的决心,少生孩子,而且还要生女孩。
“尕海,俺嫁给你都三年零三个月了,俺今年都二十四了,”曾祖母看着坐在火塘对面的芈尕海,很是担心地说。
“梅姐,俺晓得,俺晓得”芈尕海嗖的一下起身离开了。
曾祖母名叫王秀梅。
火塘上鼎锅里煮的土豆发出了烧焦的味道。
曾祖母埋着头,坐了半天……
不知不觉竟然睡过去了,晚饭也没吃。
“富贵儿,我可给你说啊,我不想生娃,你看,多麻烦,生了娃还有负担,说不准哪天……了,我大哥不就早早地死了嘛?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儿子多,可是大多早死,剩下的不是聋子哑巴就是讨不到媳妇儿,我爹我娘害怕绝了后,天天催着我,你说,……,哎,”
“那,嗯,你那秀梅催你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