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草民家族的奋斗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祖先和同时迁居于此的别姓人的祖先,都是在这里“穴居”的。他们住在这里,大概都是垦荒方便。不用每天长途跋涉。这样的洞穴,他们可以栖眠,可以躲雨,还可以防野兽攻击。先人们还是有些智慧的,原来,他们生存在野兽环伺的世界里,也在大胆地创造自己的生活。当然,他们的创造也仅是简单地粗放地种粮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

    一开始,他们把带来的种子留一部分自己吃,剩下的就撒在地里,以待来年收成。收完了,就藏在不容易发霉变腐的地方。一部分用来解决口粮,另一部分就来年下种。如此循环往复。天亮了出工,天黑了收工,天下雨了休息,天晴了继续出工。

    积攒了粮食多了,他们懂得了开始改造自己的“房子”。逐步地,他们先是修了茅草房,然后从洞穴里边迁了出来。毛草房开始使用木料作为建筑材料,选址要避风,平整,光线好,免得毛草被大风刮跑,下雨了还可以再晒干毛草,避免被雨淋而腐朽。选址好了,要做一个木架子作为房屋主结构,木架子要两洒水,两边同长,坐北朝南。整体呈三角形结构,因为三角形更稳定,三角形的架子大多数都是九根木头做成,四根斜立在地上,两两一组交叉而立形成斜梁,一根搭在顶上,就是大梁,大梁要挑通身均匀且较重的木头,以较大的松木或者柏木最佳,大梁压顶,架子必稳。另外四根木头,在四周一圈固定在斜梁立地一头,称为辅脚,保证房架稳固。然后根据梁柱的承受能力,挑选大小均匀,长短适宜的小木头,作为椽子,一头固定在大梁,一头固定在辅脚,椽子间隔一米二三,和斜梁形成一个平面。然后根据椽子间隔大小和毛草长短,以与椽子垂直方向从屋脊向下铺垫一层木棍并与椽子固定,之后,木棍上铺垫毛草并于木棍固定,而后,毛草上再铺一层木棍并于毛草固定用以压住毛草,以防被大风刮飞。

    就这样,他们居然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过了很多年。在这里生息繁衍,过了一代又一代。直至我的曾祖父一代。

    自曾祖父一代开始,我的先人们开始修建土棚房,从茅草房住进了土棚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