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一章吏治(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真乃我军大幸,百姓万福。”至此,乔淳,刘先春同时起身谢道。

    “不过知县1职,乃是牧民官,不可就空无人。”裴小2想了想,“这样吧,民间有大量举人秀才之辈,其虽为中进士,但毕竟是熟读圣贤书,属于儒学弟子,可选用这些人候知县,你们以为如何?”

    任用举人秀才为知县?刘先春心中暗自揣测,感觉这道不失为1种解决方法。原本按照大明律,举人本来就有做官的资格,只是2百多年的积累下来,进士的人员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举人的职位逐渐被进士所挤压,逐渐退出了知县行列。

    不过尽管如此,1些偏远地区的佐2官,乃至知县等,由于地方偏远,远离中枢,不易升值,也不易搜刮,被进士所唾弃,所以这些地方的官员仍然以举人居多。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嘉靖时期的海瑞就是1个举人。

    “卑职附议。”刘先春点头同意。

    见刘先春答应下来,裴小2这才如释重负。虽然裴小2身为裴家军之主,但在有些方面,为了组织的团结,还是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看法,而不能随心所欲。后世之中,那些公司老板在公司虽然有如同皇帝1般的地位,却还是要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过有1点必须执行。”裴小2的妥协不是放弃,而是要换1个角度,达成自己的目标,要犹如润物细无声的细雨1般,在所有人不知不觉间,达成自己的目标,等他们反应过来,却早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这些举人秀才久在桑梓,从未有从政为官经历,贸然将其放在知县位置上,将全县数十万人的衣食住行交给他,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故此,我以为这些举人必须先到临近州县之中观政1段时间。具体时间,可视情况而定,你们自行安排。

    其观政期间,也可在知县的安排下,去做1些实事,如此知行合1,方为上策。不仅如此,地方知县也可根据这些举人的具体表现,撰写评语。其中,评价为优的,方可纳入军府的考察范围,决定升任知县等职位。”

    这,刘先春1时语塞。他隐隐觉得有那么1点不对,却又1时反应不过来究竟是哪里不对。观政之事,自古皆有,就连本朝也都存在。每届新科进士,表现优异者,1般不会短时间之内就安排职位,而是到6部吏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