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总出现在命案现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监狱访谈(4/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阅青山县的县志。

    好在青山县的县志都电子化,几人用电子设备查看极为方便。

    通过对明末清初的青山县志的查阅,周阳发现青山县一共有过一百二十余位县令。

    其中一百位是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只有二十余位是举人出身。

    其中一位乾隆年间的举人县令,名叫李方宝,做了七年县令,在过往县令中也是少见的,原因就是进士出身的县令,三年期满,只要不是蠢货,都会升上去。

    而举人,因为功名级别不够,最重要的不是提升,而是保住县令的位置。

    这位李县令做县令七年,申报刑部的死刑人数高达七十多人。

    周阳是个历史爱好者,他刚好知道,清朝其实是慎用死刑的,而且死刑还需要刑部与大理寺同意之后,还需要皇帝勾决。

    如果全国报上十个人,十个人按照轻重程度排名,皇帝就看心情了,心情不好,一个名单全部勾红,秋后问斩,如果心情好,象征性的勾三四个。

    实际上,清朝每个皇帝亲自勾决的人不多,因为皇帝也是儒家子弟,希望自己是个仁君,如哪个死刑犯是独生子,有年迈的父母,很可能就不需要死刑。

    所以下面也不会刻意宣判犯人死刑,所以除了了是谋反大罪,死刑是很少见的。

    满清十大酷刑是有,但是真的施加在犯人身上的不多,因为大多数人也不会撑到十大酷刑加身。

    但是青山县一个县令七年报了七十人,实在是匪夷所思。

    县志中显示,上报七十人,问斩七十人,大部分人的罪行是溺死年迈父母,这是这些死刑中罪名最恶劣的,所以问斩是情理之中。

    从现在看这些案件,傻子都知道有很大的问题。

    呵呵!有点意思!

    “你们看看这个”

    周阳指了指电脑屏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