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职,但他昔日提拔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老夫妻两个加起来,手中人脉不比郢国公少,且不在打眼的位置,便少了许多眼热陷害,还要更安稳些。
至于说崔七纨绔,这并非什么要命的缺点,姻缘哪有十全十美的,能有七八分称心便足矣。
老王妃早已做好打算,把李修宁喊来只不过是想问一问前因后果,若能拿住崔七把柄,上门讨要说法更加顺理成章,只可惜养孙女愚钝不堪,太缺心眼,不知为自己筹谋,更不懂她的苦心。
安如意把自己当成锯嘴葫芦,老王妃看了心烦,索性将小辈统统轰走,只留下荣王和荣王妃商议后续事宜。
荣王次子李净山特意等在外面,他的相貌集父母优势于一身,剑眉星目,唇红齿白,十足的俊俏。他负手而立,看到妻子出来,未语先笑。
宋氏暗自艳羡,对妯娌点头示意:“二郎来接你了。”
杜氏心中得意雀跃,急忙走过去,拉住夫君的手,双颊泛红。李净山打量安如意,见妹妹脸色不错,拿出背在身后的手,是一卷经书,《金刚能断波若波罗蜜经》。
李修宁打小抄写经书,写得多了,便有收集各种佛经的兴趣,几位兄长都知晓。
安如意接过经书,看到二嫂杜氏脸色突变,瞬间明悟,原来李修宁招人恨不是没有原因的。
显然李修宁自己也深知,语气是无可奈何的:“安姊姊,你拿着吧,若是不要,二哥哥会生气很久,他身体也不好,气大伤身。”
“小郡主,做兄长的宠爱妹妹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二哥哥已经成家,按理说你该与他保持距离,至少不能招来嫂子不满。”
如果安如意有另一段梦中的记忆,她便会清楚李修宁虽然年纪不大,实则并不笨拙,不该对为人处世的道理一窍不通。
李修宁嘴角苦涩。
二哥哥成婚前喝得酩酊大醉,闯入养善楼抱着她哭:“阿宁,我不想成婚,杜氏背信弃义,我一点也不喜欢她,你帮我劝劝母亲可好?”
李修宁除了叫人把喝醉酒的李净山送回去,别无他法。杜氏悔过一次婚,在时下风气中稀松平常,这桩婚事已定,她以什么立场开口劝说阿娘呢?
婚后,李修宁不敢打扰小夫妻培养感情,可李净山偏偏来找她,笑得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