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换米
金勇按着店主的指点到曾经有过大柳树的地方看了看。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沙地找不到房屋的痕迹,只是见到了被沙子填平了的那口井的井口。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想像不出这里的人们是怎么解决吃水问题的。
金勇返回郑家屯住了一夜第二天赶到黑玉,又坐汽车来到老口屯镇,一边寻访以前父母住过的老宅,一边打听绿豆的事情。有人给该镇的刘镇长报了信,镇长马上来找金勇说道:“是你想要买绿豆吗?”
“我只是来打听一下绿豆的行情,合适的话买点也可以。”
“那咱们到办公室谈吧。”刘镇长拿出烟盒抽出一支想给金勇,金勇摇头说不会抽烟,又听刘镇长说道:“听说来了个收绿豆的,我还以为南方来的老胡回来了呢。他到这来说要收购绿豆多少都行,运费和麻袋都是他拿钱。他走以后我马上到商店赊来了麻袋调集人手收绿豆,等我收上来四万斤的时候,他说在别的地方弄妥了,不要了,他个山瓜子,你说气人不气人?”
“你和他怎么定的价格?多少钱一斤?他交没交定金?”
“他拿了二百元定金顶什么用?俺俩定的价是三角五分钱一斤送到黑玉车站,我就压低二分钱做运费收的绿豆,收的时候是记账写了欠条,现在他说不要了,我怎么向老百姓交代?你如果要了这些绿豆就是我的救星,我还是三角五一斤送到黑玉车站,现在你如果压价我还是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我可以收购这批绿豆,只是不知道质量怎么样。年前我在沱林发回去一批绿豆,那可是质量上乘一点杂质都没有的好绿豆。”
“我收的都是老百姓又筛又簸、精心挑选出来的绿豆,保证比沱林的好就是了。走,咱们到办公室谈。”
金勇跟着刘镇长来到镇政府办公室,拿出介绍信给刘镇长看了,然后接过刘镇长递过来的一杯热水喝了一口笑道:“你没见过沱林的绿豆,怎么能说你收的绿豆就比沱林的好呢?”
“沱林在北边,肯定比我们这里冷,光照不足质量差,同样的一口袋绿豆过秤就知道了,分量不够就说明问题。”
“绿豆可以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播种,八月成熟,没等天冷就收割了,比沱林更远的北边也种植绿豆,收成也不错嘛。今年风调雨顺光照足,哪儿的绿豆都不错,关键要看是不是像你说的又筛又簸、经过了精心挑选,如果做到了这些就没问题。你收上来的绿豆放在什么地方?咱们去看看怎么样?”
“好,我带你去。”刘镇长领着金勇来到大会议室,指着堆起来的麻袋垛说:“这都是绿豆,每袋二百斤,一共二百袋。旁边的半袋是我怕掉分量多弄的,不算数。”
金勇看见装绿豆的麻袋都是新的,垛底贴地是木板,上面铺了席子和塑料布防止受潮,觉得刘镇长是认真做了这件事情。这时刘镇长打开了几个麻袋,金勇仔细看了看,又伸手往每个袋子里边掏了一把看了,认为不错。他自己又挑了一麻袋打开看过后说道:“质量是不错,我就按你和南方人讲的条件每斤三角五全要了,麻袋和火车运费我负责,希望你把这批绿豆赶快送到黑玉车站发货,我在车站用汇票付给你全部货款。”
“那太好了,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走,咱们回办公室聊,我打电话叫车队来运货。”
“你们镇里有车队吗?”
“镇里只有三辆车,不能算是车队。黑玉车站有汽车运输队,他们不仅搞运输,还代办货运一条龙服务,找他们来就行了。你到这来还需要什么,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我尽全力帮你。”
“你们这里还有什么特产?”
“特产算不上,除了绿豆还有小米、毛嗑和大黄米,到了夏天就是大西瓜,遍地都是,这可是有名的黑玉西瓜。”
“西瓜的事情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大黄米有现货吗?多少钱一斤?”
“村民家里有一些,但不会太多。市场价是四毛八,你如果要的多就便宜点儿,四毛二分怎么样?看你要多少吧。”
“四毛二我要十吨,你给什么价?”
“再降二分四毛整,再少就不好收了。村民家里不会有这么多的大黄米,我收糜子加工后交给你大黄米,这样我可以保证质量。价格就定在四毛钱,你看行不行?”
“可以,关键是保证质量。”
“没问题,那这件事就定下来了。不过这次收糜子就不能打欠条了,因为我已经欠了村民的绿豆钱,再打白条就说不过去了。”金勇想了想说道:“我付给你绿豆款,你先用这笔钱收大黄米,最后我一次结清所有的货款。”
“好哇,就这么办。我想把各村要卖的糜子都收上来,多一点行不行?因为我们镇里的大型加工设备开动一次不容易,所以平常不用。村民平时加工那么一丁点的都是在各村加工厂的粉碎机磨出来的,糠多碎米多,远不如大机器加工的好。”
“多一点没问题,那我就不能要村民家里的大黄米了。收糜子再加工需要多长时间?”
“今天不算,五天后交货行吗?收糜子占用的时间多耽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