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特权也大幅缩小,想继续把第三世界国家,当做工业品的倾销地。
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在这种国际变化的压力下,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又再次出现产品过剩的危机,有些有眼光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的新经济出路,那就是大幅提升国内民众的社会购买力,以解决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
并不是那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愿意多给工人发工资,而是那些资本家希望通过提高工资后,工人才有钱购买更多的产品。
而提高工资产生的成本提高。
最后也都由消费者承担,资本家反而因为多发工资,而消化过剩的产能,使得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反而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这样同时又能够缓和劳资的矛盾,使得国家变得更加稳定。
就从中美某一年度的对比分析。
米国人均消费是我们国家的28倍,这是何等惊人的数据。
从这个数据上,也就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购买力问题,也就是说,为我们国家提供消费的所有工厂。
如果这些工厂要保证,提供给米国的消费需要。
假如我们国家只要一万家工厂,就能提供全部消费产品,那么米国就要28万家工厂,才能满足米国的消费需要,很显然必须要有足够的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工业化。
西方国家实现早期工业化。
靠的是坚船利炮,打开一个个国家的国门。
把大工业生产大量的工业品,倾销到这些殖民地,使得国内的工业无比的繁荣,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可见只有巨大消费。
才能消化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工业产能,没有巨大的市场支撑,实现工业化只能是一个梦想,而且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如果想要靠出口工业品来实现工业化,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力。
否则一但那个出口国贸易顺差过大。
就会被强国制裁。
八十年代的日本,也是因为出口顺差过大,被米国制裁,要求日元大幅度升值,以冲抵美日的巨额贸易逆差。
给日本带去三十年的经济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