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东接下来的日子,过得确实非常轻松,天天到学校去,只是到学校也很少教室上课,基本上都上图书馆看书,还有就是到各教授那里完成一些研究生课程,讨论一些研究的课题。
对于这个时代的研究课题,在后世都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
因此,赵卫东都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这让这些资深的教授情何以堪,他们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东西,在赵卫东的眼里,都成了象小小学算术那么简单的东西。
难道真的是那么没有科技含量的东西?
教授们非常清楚,这些都是属于世界先进的科研课题,不是那么容易研究的。
可是为什么到了赵卫东的手中。
就变得如此的容易,他们真的不理解!
最后只能把赵卫东,当成一个天才来解释,每个教授都在心中暗想,要想方设法多找一些研究课题,利用赵卫东在学校学习期间,把他的价值多榨一些出来。
也算是为国家多做贡献。
不然浪费掉,可就太可惜了,于是,教授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发掘研究课题的统一行动。
接着,赵卫东的好消息,也一个一个传过来。
有一天,戴霄贤校长的秘书陈建华,把赵卫东找过去,办理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习的相关手续,并把全部课本,一次性全部交给他,让他自学一个月后,再找戴霄贤校长汇报学习成绩。
又过了几天,机械制造系支部通知赵卫东。
第二天下午三点准时,到系2号会议室参加支部会议。
赵卫东准时参加了支部会议,会议上研究通过了,赵卫东的入党申请,同一批入党的有六人。
研究通过有5个人。
有一个条件不够成熟,没有通过,经过相关程序后,5个新党员参加了入党宣誓,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党员,赵卫东的心情有些异样,这对他可以说是第二次入党了,前世他也是一个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现在再次成为一个新党员,心中十分感概。
这一世入党的意义,与前世根本不一样,前一世自己只是一个比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他的理想只是为国家造出更多更好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