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4章 第0224章部署研制(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

    通过电□□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爆波),使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临界。

    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

    等到压缩波效应最大时,才把它“点燃”。

    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内爆式结构优于枪式结构的地方,在于压缩波效应所需的时间远较枪式结构合拢的时间短促,因而“过早点火”的几率大为减小。

    这样,内爆式结构就可以使用,自发裂变几率较大的裂变物质,如钚239作核装药。

    同时使利用效率大为增。

    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

    原子弹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或称为热核武器。

    □□利用的是某些轻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

    它的装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锂6,这些物质称为热核材料,按单位重量的物质计,核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更多。

    而且没有所谓临界质量的限制。

    因而□□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

    因此□□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

    □□爆炸时会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因此在一般□□外面包一层铀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

    这种核弹的爆炸,经历裂变一聚变—裂变三个过程。

    所以称为“三相弹”。

    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还有一种新型核弹,即所谓中子弹,中子弹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小型□□,只不过这种小型□□中裂变的成分非常小,而聚变的成分非常大。

    因而冲击波和核辐射的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